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9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7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3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167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736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95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4 毫秒
991.
随着近年来雾霾日益严重,以空气质量为代表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文章通过建立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两个系统的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度模型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三省市2004年-2012年间的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间的动态耦合情况进行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992.
高校扩招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也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我国产业结构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的匹配也呈现出不平衡的态势。采用系统分析法构建产业发展子系统和高校就业生子系统,并通过构建结构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两个子系统的协调程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产业关联模型和就业乘数模型,评价各产业对我国经济的带动效应以及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带动效应。研究发现:我国仅有两类产业基本实现了产业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协调发展;在非协调发展产业中,仅四类传统产业属于就业滞后型;我国支柱型产业的就业带动效应并不明显。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3.
沿海地区是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格局的核心地带,认清旅游产业结构与旅游产业集聚之间交互的耦合关系,对培育并形成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与旅游产业集聚的良性互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旅游产业结构水平、旅游产业集聚程度的指标体系、灰色关联模型、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以及灰色GM(1,1)模型,从时空演化角度揭示了中国大陆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和旅游产业集聚之间互动关联和耦合协调的特征,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和空间合理布局的新契机。研究表明,中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水平与旅游产业集聚程度之间存在互动耦合、协调促进的作用关系,并表现为波动增长、稳定下滑和良性发展三个动态发展阶段,经历了相互适应、相互作用与不断增强的耦合作用过程,而有效改变二者之间的协同模式和发展路径是推动中国大陆沿海地区旅游产业效率提升和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94.
本文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度模型,分析了2000,2005和2012年的山东省各个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以及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水平耦合度,旨在揭示山东省经济发展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结果表明:2000~2012年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生活水平均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水平的耦合度指数整体上呈下降态势,两个指标及其耦合度在空间上均呈现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的格局。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的改善之间处于不协调状态,居民生活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因此,未来要注重区域之间的经济联动发展,推进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改善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995.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突显现行“一元单向分段”监管机制之弊端。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深入访谈、文献梳理等方法,对现行监管机制进行解构。研究发现:虽然消费者参与监管的意愿高、主动性强,但由于现行一元体制下的多头混治、政府规制架构下的单向一维、利益博弈格局下的分段监管等弊端客观存在,使得监管绩效不佳,必须完善监管机制,实现政策与价值的耦合:在主体设计方面,由现行“政府一元体制内的多头混治”转变为包括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在内的“多元共治”;在组织架构设计方面,以信任机制、协调机制的设计和培育实现“网络多维”对“单向一维”的替代;在运行机制设计方面,以协同整合机制、危机预警机制、公共决策机制的健全、完善及优化实现“协同治理”对“分段监管”的替代。  相似文献   
996.
本文构建了社会治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算显示2007—2016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社会治理水平指数总体呈“东高西低”的态势;在此基础上,使用重心理论和相关公式,对我国社会治理重心和经济重心的时空演变及耦合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治理重心落在河南省中南部,并不断靠近几何中心,其在东西方向上不平衡的程度要大于在南北方向上的不平衡程度;社会治理重心和经济重心总体均向西南方向移动,但二者重心距离呈扩大趋势,分布空间差异明显;社会治理重心和经济重心变动一致性指数增大,但空间重叠性减弱,两重心耦合性不高。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民族地区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事业是政策导向和现实需求,但仍未建成覆盖农村基层和功能齐全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基于粤北N自治县和S自治县的考察,研究农村基层组织、民族老年人家庭、镇敬老院、县城社区、县社会福利院等养老服务供给主体与乡村医生、村卫生站、镇中心卫生院、县级医院等医疗服务供给主体耦合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模式。从两县自然村、行政村、行政镇、县城社区、全县5个区域层级入手,比较分析两县各层级耦合模式的运行状况,总结"医养结合"适宜模式、待全面实施模式、不适宜模式和耦合关键点,进而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侧层级体系,据此提出患病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决策路径。最后,针对耦合关键点和存在问题对每个区域层级提出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