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3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45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233篇
社会学   82篇
统计学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普及和中国网民数量的骤增,网络流行语因其简洁实用而备受关注。作为网络交际、话语传播的一个语言镜像,"XX体"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大量出现并日趋成熟,表征着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模式和传播机制等颇具特色。从网络社区空间、热播影视片段、社会新闻事件等渠道中产生,经过网友的复制解构产生新的能指,继而在网络舆论空间中自由广泛传播,最终为大众传媒和社会现实集体接受,这是其生成机制的特征。在"XX体"生产过程中,无论最初是生产者还是众多接受者,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社会精英,无论是出于娱乐、交际心理,还是政治的多元诉求,其传播过程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络话语的公开化、大众化和多元化,这是其传播机制的特征。  相似文献   
422.
网络流行语是语言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变体,以其形式新颖、形象简洁、传播迅速、时尚流行之特点而倍受网民喜爱。作为语言的组成部分,其本质特征为可复制性和可传播性,它不但占据网络虚拟空间,还不断被使用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其语言的社会功能。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网络流行语也毫无例外地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折射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发展,因此也就预示了它的发展趋势:数量与日俱增,语源呈现多元化,形式趋向更简洁。  相似文献   
423.
"爽"是近年来在青少年中较为流行的时尚词语.这个词最早在香港广为流行,是想表达痛快之意,后扩大到其它地区.在流行口语中,青少年往往不用"痛快"、"舒服"等词去表情达意,脱口而出"爽--!"为了加强语言的表现力度,常常在其后增加"呆了"、"死了"、"惨了"、"透了"、"毙了"等作补语.  相似文献   
424.
周宁 《社区》2013,(34):15-15
“走,一起到红色加油站‘加油’去!”如今,这句话已在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南星街道美政桥社区的党员中成了“流行语”,无论是社区在册或在职党员,还是在年轻人群或是老党员中,都会时不时地带着“加油卡”来到“红色加油站”进行“充值”。  相似文献   
425.
王笑如 《科学咨询》2023,(7):148-150
本研究采用差异化随机抽样方法,面向10所高职院校的819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从高职学生网络流行语的使用状况和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这两个维度进行考查。笔者发现高职学生偏向使用表达正能量的网络流行语。在对待网络流行语的态度上,高职学生追求网络流行语的娱乐性和便捷性,认可网络流行语对于人际交往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26.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语言变体,是随着因特网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语言现象,在语言学界受到了广泛 的关注,网络语言的研究成了目前应用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模因论是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角度出发,分析和解释文化 现象的文化规律的一种理论。从模因论角度出发,对网络语言模因现象进行了阐释和说明,认为网络流行语属于强势语言模 因,并探讨了网络流行语的复制传播方式,分析其流行原因。  相似文献   
427.
孔静贤 《生存》2020,(1):0135-0136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在给学校课堂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衍生出了大量的流行语,这些流行语不仅在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逐渐渗透,而且还严重影响小学生的语言表达,对小学生语文的学习和老师的正常教学带来深远影响。正因为如此,在小学语文的日常教学中,老师们更要以身作则,确立科学的教学观念,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需要对学生使用网络流行语进行正确的引导。本文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基于小学语文教学,就网络流行语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正确引导学生对待流行语的应用,同时利用网络语言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28.
张晓苏 《学术探索》2012,(5):98-101
网络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交流和传播平台,在网际交流与传播中,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并不断变化发展,它所形成的独特语言风格和特点,是由科技、文化等各种因素共同决定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网络语言的分析,探讨网络语言的特点与形成的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429.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以流行语的语义为研究对象,基于隐喻的本质和特征,对流行语语义演变的内在动因进行剖析和探讨.隐喻作为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是流行语语义产生、变化的重要工作机制和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4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