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3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45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233篇
社会学   82篇
统计学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文中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现实象征性、衍生推广性、隐喻性、周期性等符号特征.并对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和意义进行符号学解析。  相似文献   
82.
罗西 《今日南国》2009,(12):45-45
喜欢这样的一句口头禅:我是天才!流行的起源是漫画《灌篮高手》。男主角樱木花道“我是天才。舍我其谁”的自信,让人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就这样。一个动漫英雄的口头禅成了全世界青少年的流行语。  相似文献   
83.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山寨"等流行语进行认知语义解读,认为隐喻和转喻思维对词的新义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创造流行语的最主要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84.
大学生流行语是在某一个特定时期内,流行于高校大学生中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话语,能够概括性地反映出当代社会的某种本质性特点及大学生的普遍心态。大学生流行语的价值取向表现出兼容性、多样性和时代性特点。负面词汇流行语是大学生释放心理压力的一种方式。同时,大学生并不会偏重某一方面的流行,而是兼容了正负面的影响。大学生流行语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成为大学生社会文化心态的表征符号,为我们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人生价值取向等问题提供了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85.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网络流行语的变化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历程,折射了当代青年的社会心态和精神风貌,而且它还是一种日常生活化的意识形态形式,经历了从政治倾向到经济倾向再到多元倾向的发展过程,其本质上是一种“符号化”的、“去主流意识形态化”的、“消费主义化”的、体现虚假“需要”和虚假“平等”性质的意识形态形式,并且具有极强的消费文化意味.因此,必须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青年化、故事化和立体化,唯有如此才能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整合功能,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的实效性,引领网络青年流行语的正确发展方向,使广大青年能够真正理解、认同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86.
高敬 《中外书摘》2009,(4):76-78
很黄,很暴力 2007年12月27日,中央电视台在一则新闻报道中提到,“截至目前,我国提供视听节目服务的网站已达6万多家,在传播健康思想文化的同时,一些低俗不健康的内容也在蔓延。”随后是记者采访一位13岁的北京小学生的画面,这位小学生说:“上次我上网查资料,突然弹出来一个网页,很黄很暴力,我赶紧把它给关了。”  相似文献   
87.
网络流行语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认识呈现知晓度较高、认知度较理性、认同度较宽容的特征。通过对认同、工具理性和情绪三条路径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大学生传播网络流行语的内在机制,更有助于增强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88.
高校流行语作为存在于高校中的一种词汇现象,反映出一段时间内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关心的问题和事物以及大学生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念。研究此类流行语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地位的定位和对现今高等教育体系的深入解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9.
流行语在新闻标题的写作中不断的被广泛应用,表现形式灵活多样、风度多彩。不仅有直接套用还有固定格式以及网络流行英语的运用。流行语之所以能够在新闻标题中得以运用是因为其具有时尚性、简易性以及权威性的特点。新闻标题中流行语的使用固然能够吸引众多眼球,扩大传播影响力,但使用也要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90.
自从去年安倍晋三成为日本首相后,“安倍经济学”成了流行语。安倍为自己上台准备了三支箭,第一是宽松的金融,第二是支持金融的财政政策。这两支箭已经放出,人们看到日本股市价格上去了,日元汇率下来了,欢天喜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