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3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40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16篇
社会学   41篇
统计学   25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1.
<正> 有人曾预测,如果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达到城市的中等水平,消费总量则将翻两三倍。所以,我国农村市场的消费潜力很大,前景广阔。开发农村这块巨大的潜在市场,对于改变目前消费市场的疲软状况,刺激工业  相似文献   
612.
《人才瞭望》2005,(6):59-60
A公司是一家生产和销售快速消费品的企业。公司成立的背景非常独特,可以说,公司的成立首先基于一个绝妙的产品创意,加上独特的品牌策划和渠道策略以及雄厚的后台支持,因此,公司在成立初期得到了突破性、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613.
陈和  卢慧飞 《探求》2023,(1):90-97+105
近年来,新兴数字技术持续赋能消费领域,开启了我国消费数字化转型发展新篇章。文章首先回顾了国内有关消费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文献,并深入探讨了我国消费数字化转型的相关理论,通过对我国消费数字化转型发展现状与问题的梳理分析,发现我国消费数字化转型政策支持不断强化,消费数字化转型技术底座不断夯实,数字化消费规模呈持续扩张态势,但也面临着消费者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亟待建立、消费品企业数字化转型关键要素资源紧缺以及数字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参差不齐的问题。因此,为加快推进消费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我国应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消费数字化转型政策制度体系,涵育数字要素,提升消费数字化转型要素供给能力,加快数字基建布局,夯实消费数字化转型技术底座,持续优化消费数字化转型环境,为消费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614.
《四川省情》2022,(1):26-28
2021年,在两轮散发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四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呈现回落态势,但得益于全省及时、有力的疫情防控措施,四川消费品市场表现出了极强的抗压性,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未变,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主引擎”作用日益稳固。  相似文献   
615.
2021年,成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19916.98亿元,比上年增长8.6%,即将踏上两万亿元新台阶,经济总量保持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位势,占全省GDP比重达37.0%、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多项指标发展态势好于全国全省,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高于全国1.2、2.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3、1.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两年平均增速高于全国1.6、6.0个百分点。可以说,2021年成都极核和主干功能进一步增强,为全省经济总量突破五万亿元贡献出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616.
清朝统一中国后,出现了和平稳定的局面及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人口数量得以迅速恢复并出现了快速增长,康熙时期中国人口突破1亿大关,至清中后期,人口增长峰值超过4亿人,因而清朝成为古代中国人口规模最大的历史时期。人口大幅度增长导致粮食供应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节约粮食以供给新增人口维持生计的需求,清前期(以康雍乾三朝为主)提出过严厉的禁酒政策并颁布了相关法令。加之清代是中国灾害的多发期,由此导致清前期出现了以"因灾禁酒"为标志的禁酒法令。但禁酒法令的提出也引起了清朝官方内部的极大反响,形成了旗帜鲜明的禁酒政令的支持派与反对派,围绕着是否推行禁酒政策展开激烈争论。虽然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多是支持并推行了禁酒政策,但这些禁酒法令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被各级官吏大打折扣,基本无法落实。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到全国范围内普遍饮酒习俗已基本形成的影响,尤其是酒已成为日常社会生活的必需消耗品且消费量巨大;另一方面则是因酒产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重要驱动力的现实影响,因为酒的生产能够提高粮食作物的市场经济价值,同时也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多维持生计与增加收入的机会。因此,不少地方官员从实际出发,指出酒的生产和销售不仅是很多人赖以为生的基础,而且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故不赞成推行如此严厉的禁酒政策。客观分析,酒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且是具有成瘾性消费特征的日常消费品,有关酒在人们日常社会生活中重要性的记述在清代极为普遍,酒尤其是在重要仪式场合、纪念活动及节日庆祝等方面都发挥着无可代替的重要作用,酒已经成为无法从人们日常生活中脱离出来的重要消费品。简单以浪费粮食或应对灾荒为由的禁酒政策既不合理,也难以施行。  相似文献   
617.
文章在[1]分析的基础上,继续应用Working消费需求分析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居民生活中的消费需求特征展开分析。分析发现尽管城市居民对耐用品的需求弹性持续下降,但适合农村需要的耐用消费品市场有较大潜力。综合考虑得出未来农村居民消费品的投入偏好及市场需求顺序为,农村耐用消费品——交通和通讯——家庭设备及服务——医疗保健。这就是说开辟农村市场,我国还能依赖耐用消费品的需求,支持一段经济发展,但是交通与通讯代表的信息产业是我国今后经济增长的支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