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3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0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228篇
社会学   65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淮盐作为传统中国的财政渊薮,历来与大运河有着密切关联。大运河是淮盐运销的必经之道,借助于大运河以及众多的运盐河道,两淮盐产地才得以联结淮河、长江及其支流等大型水道,将巨量食盐运输至各处销卖,满足百姓日用与国家财政需索;大运河亦是私盐贩运的重要渠道,私盐穿过运河集散、中转,贩卖到各地。大量的食盐生产与外运,大量外来商人、游民等群体在滨海和运河交汇地带聚集,促使大运河淮扬段东翼形成了相应的商贸与生活中心,带动了两淮盐区城镇的繁荣与文化勃兴。  相似文献   
452.
明凤阳中都的建立在中国古代都城建造史上具有特殊意义。明中都城经历选址以“求升崇”、规建以“显正统”到罢建以“横权势”三个阶段,其建废反映了明洪武朝初期政治风向的变化,从朱元璋与淮西集团关系演进上看:中都在明洪武朝的昙花一现,既决定于明洪武朝初期朱元璋追求帝位和国朝的正统性、维护中央权威、平衡君臣权势的主观变化,也与淮西集团追求培养地缘权势、维持朝堂利益有关,而朱元璋与淮西集团关系的调整,则营造了明初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453.
川青滇藏交界带是连接内地和青藏高原的主要通道以及过渡性的“缓冲带”,历来是民族迁徙的孔道和军事战略要地。此外,整个交界带分布着丰富的盐业资源,盐的生产、流通、运销和消费,极大地促进了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盐民世代扎根高原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重要贡献;盐区在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是多民族和平共处、共生共荣、团结进步的基本前提;地方和国家的紧密互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深厚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454.
在分析、测定了海盐石膏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及热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煅烧条件下制备的改性海盐石膏对硅酸盐水泥主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海盐石膏既明显地提高水泥的早期强度和略提高水泥的后期强度,还能十分明显地提高高掺量混合材水泥的强度,且水泥的凝结时间正常。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是:锻烧温度800℃为左右,煅烧时间为0.5~1h。  相似文献   
455.
通过对元代的两淮盐业与水利治理关系的梳理,可知存在着两种利益关系:一个是盐业依托内河漕运的发展,官方长期实施用盐商缴纳航道维运经费的方式维持盐业航道的正常使用。另一个是生产和运销领域,水利设施维护成本由灶户负担。在官方支给成本不足和官僚腐败的双重因素下,灶户和官吏透漏私盐的问题比较严重,盐政部门为此不断加强水运过程中的管理,并排斥盐的海运。元代对运销制度的一些改革,都是试图在盐引法制度的基础上减少地方官对盐业利益的侵蚀,维护中央的利益。所以,元代盐业相关水利资源的利益博弈,实际是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权利的博弈。  相似文献   
456.
南朝刘宋失淮北四州,深刻影响了南北政治地理格局。《北魏尹平墓志》中的“淮荒扰动”指琅邪民王万寿以朐山降魏,由是引发了梁魏朐山之战。朐山既是南朝缘淮防线的咽喉,也是郁洲存亡之根本,故萧梁倾国来争。“郁州刺史”张稷在朐山战后,急欲再立军功,以提高其在朝廷的声望,消弭与梁武帝的隔阂,但贸然禁断郁洲与北魏的互市,纵容部曲侵陵土人,最终招致土人徐道角的刺杀。徐道角背后存在强大的士族门户,即东莞徐氏。徐氏世奉天师道,在郁洲拥有影响力,张稷之死揭示出郁洲岛上的土客矛盾。这两起看似孤立的政治事件,透露出南北对立之际,淮海族群文化的同质性,此即“淮蕃海捍,本出北豪”之谓,而“岛夷”是“淮夷”的延伸,是陆地文明走向海洋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