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3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0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227篇
社会学   65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71.
食盐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之一,《管子》有云:“十口之家,十口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清代民国时期是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由于广西缺乏食盐,自康熙年间开始,两广盐区建立了专商引岸制度,粤盐由广东大规模运销广西各地,到民国时期历经近三百年-的发展和演变,最终实现了从官运官销到自由贸易的过渡,并有力支援了民族抗日战争。从正面的角度来说,粤盐入桂不仅从农产品商品化和各民族物资交流等方面对广西农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还对广西商业的发展和商业意识的转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为广西地方财政收支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开发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落后的经济。但从反面的角度加以分析,由于广西所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情况,粤盐入桂在为广西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亦产生了私盐泛滥和不等价交换等不良现象,对广西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2.
李智君 《学术月刊》2024,(1):176-191
明代长江一线的军事防御,即江防,是仅次于边防、海防的第三大国土军事防御体系。信地是江防精细化军事空间驻防的产物,由明初的新江口营随着管理范围的扩大演变而来。每个信地营署和起止点的选择,都遵循一定的军事地理原则。营署一般设置于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信地上、下至点设在自然分界线或府、县政区分界线,便于一营之地统一管理。江、海防信地分界线,恰好处于长江口的潮流界。江防对重要交通枢纽或军事要冲的防御,采用信地交叉的方法。对江面社会治安问题,上江、应天府盗贼出没之地主要采用增加巡逻次数的方法来治理,下江则在治安问题突出或商民云集之地派兵驻守。备倭的任务主要由处在江海之交的山和三江口营负责。总之,无论是营署选址还是信地划分,都是基于明初国内外军事形势、沿江战争经验和长江水文环境作出的,故防御效果显著,保障了留都和东南财赋之地的社会安全。  相似文献   
73.
盐船水运为盐业运输主要方式,盐船失事则会严重影响盐商营运与国家盐课收入。清初,清廷即出台失事盐船“淹消补运”条例,为食盐水运顺利进行提供法律保障,后随盐区盐业经济发展,更将该条例从权宜之法发展至常法,直至升级为国家大法。然而,有清一代,“淹消补运”条例在实践中不断遭遇来自违法官吏、不法船户甚至盐商的破坏。这促使该条例在整个清代不断得到修订完善并于清中后期逐渐形成较系统的“淹消补运”法制体系,但其实践效果仍然陷入短期时好时坏、长期不断恶化的困境。纵使如此,因“重商”成为近代以来国家发展共识,“淹消补运”条例在屡遇撤销提议的同时,一直延续至民国。清代“淹消补运”条例演变的漫长历程展现了清廷为平衡“杜弊”与“恤商”而进行的艰难探索,同时也彰显了清代盐业国家法制体系的弹性。  相似文献   
74.
75.
历史上的川盐入黔,沿袭唐宋,明清以后逐渐完善,形成了以赤水河流域仁岸为主体的川盐入黔的四大口岸。川盐入黔与赤水河流域的盐运文化历史,反映了作为边缘化的贵州不断纳入中央治理范围的历史轨迹。川盐入黔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当今赤水河流域开发的重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76.
论淮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因黄河夺淮等自然因素以及农业垦殖、战争、政府治黄淮运政策、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等社会因素共同作用而出现多次重大变迁。南宋以前,淮河独流入海,人类活动与水生态环境处于相对协调时期。南宋以后,黄河全面夺淮,淮域水生态环境开始紊乱性变迁,河道、湖泊淤塞,河口东迁,洪泽湖区扩大,淮河受迫南注长江,中游两岸则形成了"河成湖泊群",流域洪涝灾害加剧。1855年黄河北徙,黄河虽不复故道但还不时决口南泛入淮,而黄河故道则阻断了淮河与沂、沭、泗水系的联系,沂、沭、泗不能入淮,乃各自入海。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淮河得到全面综合治理,但随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而来的人水争地、水土流失、水体污染问题越发突出,水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洪涝频发,旱魃肆虐,污水困扰,构成了淮域经济社会发展难以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77.
问:痛风患者为何容易发生肾结石?痛风石会自行消失吗?答:长期的高尿酸血症,尤其血尿酸在530微摩尔/升(9毫克/分升)以上,病程超过10年发生痛风石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78.
淮盐生产在宋代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着重从文献记载的角度,探讨宋代在兴复盐课、大秤斤重、盐本钱、贷款、兴修水利等方面对淮南盐户盐业生产的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79.
杨国姣  刘潇 《青岛画报》2011,(10):94-95
开篇的话:特色旅游是一座城市的个性,也是旅游的生命和张力所在。发展特色旅游是提升旅游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文化支撑。作为旅游城市的青岛,已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坚持发展特色,让旅游业这一朝阳产业在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0.
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在我们中学化学教材每一册的附录中都有,它与元索周期表、金属活动顺序表一起称为中学化学中的三大工具表,它对于中学化学教学和学生学习化学起着很大的作用.但如何才能记住它,又如何将它运用到中学化学的教学和学习之中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