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5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67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21篇
人才学   32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202篇
理论方法论   168篇
综合类   2201篇
社会学   86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278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81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嘉庆时期福建海盗势力大涨,对福建沿海地区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汪志伊于嘉庆年间任福建巡抚、闽浙总督等地方要职,在清源化俗的思想指导下实施一系列的海盗治理方案,如肃清海盗、严查验、开海禁、注重人才、慎选官吏等,对稳定福建沿海社会秩序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2.
作为连接政府与地方社会的中介,绅士集团在有清一代的国家统治特别是农村治理中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由于社会变迁和国家政策的调整,以及农村社会中皇权和绅权的此消彼长,绅士在清帝国农村治理中的角色经历了由抵制者到合作者,再到背叛者的转变.这种转变对清朝政府的农村控制以至国家统治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
清代宁夏地区是全国灾荒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灾荒的发生有其自然成因,但社会成因更为主要.环境破坏、粮储不足、腐败、战乱等社会因素使人民丧失了抵抗灾荒的能力,人民饥馑潦倒,政府财政窘困,最终导致灾荒频发.  相似文献   
64.
同治七年,盛康在常州建立拙园义庄,旨在敬宗睦族,团结家族成员,壮大家族力量。义庄规模很大,盛氏家族对其进行严格管理。由于经营得当,每年皆有盈余,并在完纳国课、赡养宗族、兴学助教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拙园义庄的建立和发展对盛氏家族和社会均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义庄提倡的旧道德也应批判。  相似文献   
65.
《江西社会科学》2017,(7):132-140
清代岁修制度继承明代潘季驯"修守事宜"的思想并有所发展。康熙三十七年(1698),依据永定河流域的特性,制定了一套完备的岁修制度,包括永定河管理体系及人员的设置。河道总督存在时,永定河事务由河道总督专管。直隶河道总督不存在时,永定河事务皆由直隶总督兼管。河道总督以下设道、厅、汛三级机构。雍正四年(1726),设永定河道,分为文武职两套体系机构。永定河道受直隶总督节制。这种层层设员,兵民协防的河防体系,有力地加强了永定河河道的治理,提升了河道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66.
清代学政,弊端丛生,导致了大量学政案的频繁发生.尽管统治者历来重视学政制度的建设,不遗余力地推行高薪学政养康制度及改进学政考核制度,但收效甚微.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由于学额所限而给各地学政提供了利益的驱动.在众多清代学政案中,《西域水道记》、《汉书西域传补注》、《新疆赋》等“西域三种”的作者徐松,在嘉庆时期所牵连的“星伯学案”是其中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67.
仿古玉器是玉器制作中的特殊门类,在中国清代达到辉煌。青铜器艺术是中国夏、商、周时期艺术的主要代表。在清代乾隆时期,仿古玉中很大一部分是仿古代青铜器。青铜器与玉器在文化背景、种类、功能、材料、制作工艺等方面几乎完全不同的情况下,其造型与纹样却对清代仿古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以青铜器与清代仿青铜玉器的造型纹样及艺术风格为...  相似文献   
68.
视地方公共事务为职责的士绅或独力、或官绅合作、或绅民合作,为清朝陕西地方社会的道路桥梁、水利工程、城墙堡寨等公共工程的兴建做出了重要贡献。无论是以哪种模式,他们不仅在资金筹措方面或独捐、或带头倡捐,而且在实际的营建中起发挥主导作用,极大促进了清代陕西地方社会交通、农业等的发展。  相似文献   
69.
太原理工大学教授李永福先生在其新著《另眼看晋商》一书的《绪论》中说:“受史料和实体资源的限定,从事晋商研究的专家学者重点聚焦晋中地域,清代前中期有旅蒙商的崛起,晚清则是享誉海内外的票号业。他们的学术成果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一般民众的认知和判断。固化民众印象的还有当地政府对实体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借助现代传媒的强势推介。尤其是‘晋商故里’的文化定位,种种因素作用下,晋中商人的形象被人为地拔高。本书旨在扭转世俗的误解,即一般民众不明就里简单将晋中商人等同于晋商的错误趋向,同时为山西别地商帮正名,尤其要厘清清代中后期他们各自的发展现状,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当然,还有矫正学术趋向的良苦用心。而所有这一切皆服务于新晋商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