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4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5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12篇
人才学   22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030篇
理论方法论   141篇
综合类   1763篇
社会学   58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235篇
  2009年   234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清朝前期 ,湖南境内普遍建立了以储粮备荒为目的的常平仓、社仓和义仓。此期 ,封建国家制定了严格而全面的仓储管理章程 ,湖南的官民也重视修建仓储。因而 ,各地的仓储在缓解社会灾荒危机中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实际上也是地方封建势力有效控制社会的一种微观反映  相似文献   
22.
清初政府为了管理热河地区蒙古诸部,实行了盟旗制度,随着蒙地的开垦,汉人移居,为了加强管理,府厅州县遂之设立,从而出现了盟旗和府厅州县交错分布的格局,本文介绍了热河地区盟旗和府厅州县交错格局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3.
在历史上,清朝统治中国长达近300年之久,这与清朝统治者重视满族家庭教育有着重要关系。文化、道德、体育、生活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支撑起清朝满族家庭教育的整体框架。清代满族家庭教育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精华部分。  相似文献   
24.
清代讼师从业者多为未仕的各类生员,士子多因屡试不第、仕途稽滞而从事讼师之业,国家法律不能禁绝;讼师通晓律例、熟悉例案,法律素养较高;做举子时的经史素养,也使讼师们善用经史资料助讼,以附会通行于官员中的情理断案风习,且成功率较高;讼师熟悉官场、通晓世情和讼案症结,对案件定性准确,能够给当事人提供有效而高明的建议;其利用官员心理、作风,也具长技。讼师作为职业的存在,是专业服务需求的需要,也是官府与百姓之间知识系统沟通的需要。  相似文献   
25.
近年来 ,学术界多将刘逢禄定义为纯粹的公羊学理论家 ,少有人探索他的思想成长历程。事实上 ,刘逢禄的思想形成颇为曲折 ,有其特有的形成过程。他兼容并蓄 ,不落窠臼的治学特点尤为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26.
论清代名臣孙嘉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戚福康 《晋阳学刊》2002,(1):98-101
清代名臣山西人孙嘉淦秉公执法,直言敢谏,不畏权贵,关心民生,操守清廉,赢得民众爱戴,全面评述孙嘉淦的言行、政绩,可窥见乾隆初年大致的社会政治情况。  相似文献   
27.
试论清代两湖地区书院的刻书业及其兴盛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书院刻印的图书,在版本学上称为"书院本"。其版本价值较高,历来倍受文士学者重视。清代两湖地区的书院兴盛且日益官学化,书院刻书业比较发达,留下大量作品。究其原因,主要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学术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8.
在清代进士题名录系统中,有场中缮写本进士登科录、场外刊刻本进士登科录、国子监进士题名碑、民间刻印本进士题名碑录和今人编著的进士索引工具书,五种不同阶段的存在形式相互承继。  相似文献   
29.
法律的宗旨在于保障权利,但是传统法律主要的使命乃是行使权力,这就使借助立法来保障权利几乎成为不可能,然而司法过程却在实践中予权利以确认和相应的保护.本文通过分析现存清代相邻权纠纷的若干案例,研究当时相邻权纠纷所涉及的范围以及处理的原则,清代的相邻权范围较现代为窄,但其处理原则则和现代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