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6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5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07篇
人才学   22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024篇
理论方法论   141篇
综合类   1753篇
社会学   57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235篇
  2009年   234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42.
清代词韵编订以归纳旧词用韵为主要方法,成果丰硕,但无与旧词用韵实际情况尽合者,其根本原因在于清代词韵与旧词用韵之间有着深层次的差异:一是二者诉求不同。旧词用韵追求合乐,选韵多以时音、方音为据,且演唱中“腔调”的特点弱化了字调的区别;而清代词韵编订基于制定统一规范的诉求,编韵更强调规则和韵部的系统性。二是依据不同。客观归纳旧词用韵,得基于穷尽性的旧词载体;而编订词韵,在旧词的使用上不可能做到穷尽。  相似文献   
43.
44.
经史之学与清代书院科举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书院官学化,很多书院重视科举。有些书院虽从事科举文教育,但不唯之是从,而是将科举文教育与经史之学教育结合起来。此举上溯于中国古代社会推崇经史之学的优良传统,根植于孔子“博学于文”的思想主张,来源于以学术导向矫正利禄歪风的迫切要求。生徒只有学充养邃,才会眼界高、气味厚、笔力健。清代一些书院将科举文教育与经史之学教育结合起来,使得生徒学文不是局限于写作技巧的训练,而是拓展为与炼品、践行、培识的结合。这些书院通过教育,能够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45.
清代学者获取学术信息的方式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种:一是通过当面交流获取;二是通过往来函札获取;三是通过撰写序跋获取;四是通过购买、借阅图书获取;五是通过相互赠书获取。上述学术信息的获取方式基本上符合清代(尤其是乾嘉时期)的学术、文化、经济、交通等发展水平。及时获取学术信息的最大好处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重复研究,同时充分利用已有的相关成果。  相似文献   
46.
满族家谱的形成及编纂分期问题历来是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主要因为现谱的不足及谱牒确立的标准不一。本文通过对现存清代东北满族家谱的整理,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探讨满族家谱的称谓、形成及分期诸问题。  相似文献   
47.
罗卜藏丹津事件是青海和硕特蒙古彻底结束对青海、西藏统治的转折点,对清代西北边疆的历史进程具有重大影响。关于罗卜藏丹津事件,学界主流观点认为罗卜藏丹津因清朝没有兑现册封汗王的承诺而发动对清朝的"叛乱",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本文对"叛乱"的相关史实及延信、年羹尧在其中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8.
丁波 《学术研究》2012,(3):156-158
清代学者赵翼对关羽由人到神的过程有这样的描述:"鬼神之享血食,其盛衰久暂,亦若有运数而不可意料者。凡人之殁而为神,大概初殁之数百年则灵着显赫,久则浙替。独关壮缪在三国、六朝、唐、宋皆未有禋祀,考之史志,宋徽宗始封为忠惠公,大观二年加封武安王,高宗建炎二年加壮缪武安  相似文献   
49.
18世纪清统一新疆后,将毗邻新疆的中亚的一些部落、汗国、土邦视为自己的名义上的属国,清政府责令各部“和眭邻境”,但也不介入其间的纠纷,其中“皮什格克”争端就是一例。皮什格克即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在清军巡边大道附近,但作为地名可能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