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6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5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13篇
人才学   22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004篇
理论方法论   138篇
综合类   1732篇
社会学   58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清代回疆地区法律典章的研究与注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首先对回疆地区单行法规《回疆则例》的名称、内容、修订情况、性质作了新的阐发。其次考释了嘉庆年间回疆参赞大臣署衙所藏法律文献,并结合史实分析全国性法规在回疆的实施情况。复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回疆地区伊斯兰教经典的文本、著者、内容及影响作了更深入的研究。最后分析了回疆法律体系的特点。作者认为,清代法律和伊斯兰教法律各具鲜明特点,同时又有较强的互补性,它们的结合使回疆法律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2.
试析方略与清代统治者的民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是一个以满洲贵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政治地位是不可能平等的。通过有关方略的研究,可以了解清代统治者的民族观,既有比较开明的一面,但也有民族歧视的言论和观点。  相似文献   
93.
94.
饶伟新 《民族研究》2005,(6):92-100
针对目前客家学界认为今日"客家"的名称产生于明清时期,等同于明清文献中的"客佃"、"客籍"这一流行观点,本文以清代以来赣南文献中的"客佃"、"客籍"与"客家"为例,从区域社会史的角度对这些术语的具体历史语境和历史内涵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清代的"客佃"、"客籍"作为清代移垦过程和户籍制度背景下特定的历史产物,其实是一个与"土著"、"土籍"相对的移民范畴,而今日所谓的"客家",则是在晚清民国以来社会文化变迁和学术发展背景下出现或建构的一个具有人类学意义的民系范畴,二者完全属于不同的历史范畴,故而不能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95.
台湾嚼食槟榔的文化习俗源于明清。清代大陆移民进入台湾,嚼食槟榔渐成时尚,种植槟榔以获利已成为农家经济的一部分。槟榔既是民间礼尚往来之信物,也是解决纠纷的中介物,成为台湾乡村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6.
设立驻藏大臣是清王朝加强对西藏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文章认为驻藏大臣的设置是清朝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西藏当时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的一项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它对西藏的社会政治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
马林 《中国藏学》2002,(2):58-64
本文根据《五世达赖喇嘛传》探讨了第五世达赖喇嘛在甘丹颇章建立前后所发挥的作用及其第五世达赖喇嘛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8.
清朝时期,清帝陆续在三山五园地区修建皇家园林,到乾隆时期发展到了鼎盛阶段。为了满足帝后和皇室人员的好奇心、游赏玩乐需要,以及王公大臣的生活需要;同时,也为下层随侍人员提供了必要的物质补充和精神慰藉,清帝在三山五园中设立民间市肆——买卖街。从园林艺术角度看,买卖街的设立也是园林造景的需要。买卖街的建筑风格,既有仿照江南苏州市肆格局的苏州街,又有典型的北方市肆风格的买卖街,集中体现了当时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相互融合的皇家园林风格。   相似文献   
99.
清代是我国传统木材市场快速发展的时期,木材流通与贸易频繁。湖北地处长江中游地段,有着丰富的木材资源,是发展木材贸易的主要基础。省会城市武汉,水路交通便利,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在清末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木材集散中心。全国各地的木商云集于此,有着发达的木商组织,同时拥有发达的金融机构为其提供资金周转贸易,支持长途运输木材,故木材销量大,辐射面广。湖北木材贸易集湘、黔、川之木材,输往江南、京师要地,为当时园林建设、运河堤坝的巩固、城市发展等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回顾,有利于摸清当时木材贸易的规律,为我国当前林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0.
清初翁牛特部落来归,朝廷在西拉沐伦河与老哈河之间的东西宽五百余里,南北长二百余里范围内分地驻牧。本文概述在时间推移,历史变迁中的这些人文地理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