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0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747篇
劳动科学   36篇
民族学   116篇
人才学   34篇
人口学   224篇
丛书文集   1297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264篇
综合类   2084篇
社会学   503篇
统计学   34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350篇
  2012年   428篇
  2011年   508篇
  2010年   435篇
  2009年   331篇
  2008年   443篇
  2007年   393篇
  2006年   317篇
  2005年   333篇
  2004年   342篇
  2003年   336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一、引文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都经过了巨大的变革。从原本以农业为基础的自然经济转向以工业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原本以农村为重点的发展模型,也渐渐向以城市为重点转变。在城市化进展之初,我国城市化水平只有30.9%,远远低于47%的世界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75%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53.
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正确建立城乡政府权力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一体化是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通过城乡资源及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充分发挥城市和乡村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协调发展,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生产力水平或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容是在加快城市化发展的基础上,强化城市主体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之间各种要素的双向流动,实现资源的共享、互补和合理配置。城乡一体化的基本途径,要着重走乡镇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农民非农化、农村城镇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4.
5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失地农民规模越来越大。这部分失地农民面临着就业形势严峻、身份地位特殊等现实发展困境,再加上农民在整个社会阶层体系中的弱势地位、制度缺陷以及守旧的就业观念等发展瓶颈,致使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严重受阻。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失地农民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顺利实现生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进入到加速发展的新时期。但长期实施的城市化方针却严重阻碍了我国城市化向更高层次的迈进。积极发展小城镇并非是适合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选择,大城市的快速发展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阻挡的潮流,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大城市的发展应得到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57.
城市化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城市世纪”。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成正比,呈现高速发展趋势。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文明标志及创新的载体,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信息中心,具有集聚、规模和辐射等功能效应。2000余年来,城市内涵随历史发展不断丰富。城市化一词的出现至今也有百余年历史,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理解不同。其实质是一个以人为中心、受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多变的软硬件系统化过程,是从传统向现代全面转型和变迁过程。不仅是农业人口向非农、并向城镇的聚集,而且是城镇在空间数量、区域规模、功能作用诸方面的扩大,以及城市经济关系、居民生活方式改变的过程。城市化与城镇化、农村城市化、农村城镇化及城乡一体化等相关新概念有所区别。从区位论、结构论、人口迁移论、非均衡增长论到生态学派论,从梯度推移、增长极与地域生产综合论到产业集群论的演进,体现了城市化发展理论的深化。不同学者对城市化动力机制认识不同,但在“推拉”机制上形成共识。不同阶段和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地区,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相异,而其相同点包括:农业工业化推动、比较利益驱动、农业剩余贡献和制度变迁促进等。  相似文献   
58.
刘双良  史瑞杰 《城市》2007,(2):24-27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总量虽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但就城市化进程中的实际需求而言,这一供给还明显不足,还存在着巨大的缺口.众所周知,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与配置的资源总是具有稀缺性.同时,由于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各个方面都亟须政府的财政支出,财政压力明显过大,银根严重吃紧.因此,在既能保证效率又能兼顾公平的前提下,探讨如何提高城市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公共需求,缓解城市公共物品供需矛盾,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59.
60.
在错综复杂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中,如何寻求多元化纠纷和解协调解决机制,妥善处理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为我市乃至开发区建设发展提供有利环境?郑刚等先生对此作了深入调查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