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68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06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322篇
社会学   85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41.
凭借多款电生理和血管介入领域的首发医疗器械产品,惠泰医疗以技术的突破弥补了国产产品的空白,并在外商环伺的竞争格局中破局而出。拔得头筹后其又该如何进一步缩小技术差距、扩大市场份额并冲击整个竞争格局?在临床医学上,除了"外科靠手术、内科靠服药"的简单划分之外,还有迅速发展起来的第三大支柱性学科——介入治疗,亦成为新兴的治疗方式。借助血管造影机、CT、超声、磁共振等影像诊断设备,以及穿刺针、导管、球囊等介入性医疗器械,介入治疗方式,相较外科具有手术创口小、减少正常组织损伤面积、利好不耐受手术患者等优势.  相似文献   
642.
目前,中国正处在渐进式社会结构转型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背景和条件可归结为“四强四弱”,即外强内弱、上强下弱、整强个弱及政强经弱。这一阶段既给中国现代化进程带来三大优势──赶超、有序和自主,也对现代化产生了不利影响。应当辩证地看待在这一阶段出现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643.
在线学习者行为模式,是反映在线学习者学习状态、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指标,对在线教育的设计、实施和改进有着指导作用,但其识别的方法还有待改进。建立一种Stacking架构下的在线学习者类型识别模型,旨在提高其预测识别的精度。分别建立LFFA-LSSVM模型、深度森林模型完成在线学习者类型识别,依照Stacking集成架构对模型进行拟合,通过渐进梯度回归树输出结果,并采用10折交叉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识别效果相较于其他子模型中表现较好的LFFA-LSSVM、MoE-LSTM和Deep Forest模型,在精准率、准确度、平均召回率和值上均有提高,对有效刻画在线学习者画像、提高在线教育质量起到了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44.
基于企业微观视角,探析国家自创区试点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对国家自创区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选取2006—2021年沪深A股4404家上市公司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能够评估国家自创区试点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国家自创区试点政策总体上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与非试点企业相比,试点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多增加约3.79%;第二,国家自创区试点政策通过技术创新效应和资源配置效率两种作用渠道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国家自创区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降低了企业的融资约束难度,这是企业技术进步以及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三,国家自创区试点政策对不同区位、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不同成长阶段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显著促进了东部、非国有、大规模、成熟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第四,国家自创区试点政策有效缩小了试点企业之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差距,有助于落后企业成功追赶领先企业,总体上实现均衡发展。鉴于此,应加强国家自创区试点政策的顶层设计,围绕自创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行“因企制宜”的分类指导;加强落实国家自创区创新补贴、...  相似文献   
645.
基于1998—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跨库匹配数据,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法评估开发区设立的环境效应.研究发现,开发区通过政策效应和集聚效应显著降低了区内企业污染排放强度,且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成立.通过探究企业污染减排的内在机制,发现企业主要通过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实现污染治理,设立开发区后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污染处理能力及研发水平都得到显著提高.此外,设立开发区能够促进区内企业加快绿色转型,区内环保企业数量大幅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大规模城市的环境治理成效更为明显;高技术行业和国有企业实现了更多的污染减排;开发区整顿清理后环境治理效应得到进一步提升;但相比省级开发区,国家级开发区并未体现出更好的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