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8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106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55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胡海岩,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1988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工学博士。1994年任教授,1995年任博士生导师,1998年任副校长,2001年-2007年任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其间,1992年--1994年任德国Stuttgart大学力学研究所B洪堡基金研究员,1996年-1997年任美国Duke大学机械工程系访问教授。  相似文献   
92.
, 《江海学刊》2012,(5):234-238
裴雷裴雷,1981年生,湖北京山人,管理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信息政策转移与扩散研究"(12CTQ024)。  相似文献   
93.
清中期骈文复兴,汪中、洪亮吉是两位重要的作者.二人的骈文除了博学与雅致的特点之外,更主要的是浓烈的自我表现色彩.汪中骈文的特点在于“一家之言”,洪亮吉骈文的特点在“英华出于性情”.二人有着相似的游幕经历,相似的人生经验,但表现在骈文中却是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汪中表达的是对知音的渴望和对人生辛酸的痛苦体验,总是把自己和描写对象交织在一起,将生命的痛苦与骈文的华美融为一体,将人生的失落与雅致的典故结为一体.洪亮吉在骈文中表达的更多的是感激与怀念,情感也很深沉很强烈,表现为骈文华美的形式与丰富的典实.  相似文献   
94.
留美归国学人在民国职业外交家群体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比重。民国职业外交家群体的形成与中国留美归国学人密切相关。民国职业外交家群体的崛起和扬名天下,则是留美归国外交家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进行外交努力的结果。抗日战争时期,留美归国外交家积极推行国民政府的"抗日外交"和"大国外交",作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使民国职业外交家群体达到其发展史上的顶峰。研讨留美归国学人与民国职业外交家群体的关系,可以深切感受中美文化交流对于中国近代外交制度的形成及中国与世界的接轨,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进步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5.
96.
赵庆云 《学术界》2008,3(2):227-236
金毓黻先生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探索未能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实际上,他不遗余力地整理近代史资料,取得了丰硕成果;大力倡导民国史研究,成为此领域的开拓者;对中国近代史宏观体系进行探索,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在建国后以高度热忱为近代史研究机构的建设献计献策.作为传统学人,金毓黻先生关于近代史研究的理念和实践,对于今天中国近代史的学科建设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7.
编者按:史无前例的改革开放迄今已三十年了;为富国强兵而上下求索、引进马克思主义学说已经有一百多年了;从徐光启算起,西方学术传入中国已经有四百多年了……中国学人当前面临着相当多的机遇和挑战、问题和困惑.  相似文献   
98.
20世纪30年代,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国内各派政治势力纷纷把目光转向农村,促使20年代兴起的乡村建设运动不断走向高涨,受此影响,农村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聚集在《独立评论》周围的自由派学人,基于对中国乡村社会发展道路的探讨,对当时的乡村建设运动和农村教育思潮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农村教育思想。以《独立评论》为切入点,探讨自由知识分子有关农村教育的思想和主张,不仅可以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观照30年代我国乡村教育的现状,也可为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99.
中国近代将"创新"与"保守"看作价值相反的两极,孔子的"述而不作"的文化态度便成为孔学研究的一个争论焦点.事实是,任何文明或文化要平稳前进,必须有"创新"和"保守"两股力量.对于孔子的"述而不作",我们不必讳言"保守",亦不能讥其"保守".进言之,对于中国近代思想史来说,孔子的"述而不作",正可以纠现代学人一味"创新"之偏.  相似文献   
100.
晚清之前的中国文学史上,从未有过"革命"之说,但为何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却喊出了"三界"革命的口号?这是因为受了从西方传入的进化论的影响.进化论在晚清时传入中国,后逐渐成为近现代中国的主要意识形态,从而影响了当时学人的世界观,粱启超的文学革命论便是其进化论世界现的直接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