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82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湘军内部关系一直复杂。胡林翼协调了湘军内部的各种关系 ,包括起用老湘军 ,重用罗泽南而使江西曾国藩脱困 ,协调彭杨关系等。协调好湘军将帅的内部关系 ,又成为湘军由弱变强的根本原因之一 ,其意义是十分明显的。本文既从人际关系上探讨了湘军的发展 ,又从湘军发展中的人际关系探讨了胡林翼所作的努力及其地位  相似文献   
102.
祖文  子潞 《民族论坛》2009,(9):34-35
据《湖南日报》报道,湖南省委继近年连续提拔多名县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到省直机关任职后,近日再出重拳决定提任19名县委书记为副厅级干部。7月21日,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在省委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座谈会上语重心长地表示,要引导和鼓励基层干部立足本职、扎根基层,精心打造一支过得硬、打不烂、冲不垮的“党政湘军”。  相似文献   
103.
晚清以降,中国政治、经济、社会诸方面均发生剧烈且深刻的变化。清政权的军队亦出现新的变化与转型,主要表现为经制军队八旗、绿营渐至衰败,代之以湘、淮军等勇营继起。晚清清军马队营制经历了两次变化,第一次是湘、淮军的勇营制代替了八旗、绿营的马队营制;第二次是由传统马队向近代化的骑兵方向过渡。  相似文献   
104.
牟丹渝 《中华魂》2012,(22):25-26
今年11月是左宗棠诞辰200周年。左宗棠(1812-1885),湖南湘阴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后三次会试进士不第,在已故两江总督陶澎家当塾师,遍读群书,钻研军事。科举制度下的他仕途无望。清咸丰元年(1851)起,他先后充当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的幕僚。1861年随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于长沙编练5000人湘军,赴赣、皖、浙边境地区与太平军作战。1861年底他升任浙江巡抚,读书进仕不成的举人,依靠打仗成为掌控一方的大员。清  相似文献   
105.
湘军之所以能够打败太平军,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拥有一个综合素质较高的领导集团.其领导成员不仅能够以恢复封建统治秩序,并成就个人功名事业为奋斗目标;能够共同维护集团的根本利益,形成团队精神;而且在军事与经济战略决策上具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与比较正确的决断;其主要成员在行为作风上也能做出表率.这一切都显示了儒学内圣外王思想以及阶级斗争实践对他们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6.
清朝旧有的选将制度积弊深重,至近代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太平天国起义后曾国藩组建湘军,从选将之权力、标准、方法以及培养与使用诸方面,对旧式选将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革。其性质虽是封建主义范畴内的调整,但开了近代选将制度改革的先声。这一改革导致了清中央对军队控制能力的削弱,打破了“以文制武”的格局,促成了督抚专权的局面,改变了晚清满汉官员的力量对比,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7.
湘军集团主导了晚清政治思潮,主要表现在:晚清社会的变局观、洋务思潮、西学之引介以及早期维新思想。  相似文献   
108.
湘军人物的麇集 ,有一复杂过程。湘军头魁人物不是简单地对孔孟之学的信奉 ,而是以儒学、特别是宋明理学作为申达其经世之志的“法宝” ,他们因相同的政治观点而相聚 ,又一起在实践中努力挖掘理学的经世潜能 ,但历史的发展决定了这种努力必然以种种悲剧而告终。从文化史角度考察湘军集团 ,又可从湘军头魁经世理学的实践了解封建制度、尤其是清王朝必然覆亡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9.
王闿运以其独立特行的狂狷个性招致“名满天下、谤满天下”的矛盾评价。王闿运获“名满天下、谤满天下”矛盾评价的载体:史学研究领域亦毁亦誉的《湘军志》,褒贬相杂的经学研究,扬抑相随的文学创作,毁誉相参的幕宾生涯,誉不及毁的国史馆长任职参。王闿运获“名满天下、谤满天下”矛盾评价的主要原因为:评价者立场、观点的矛盾,体制外批判者的遗害,桀骜不驯个性的危祸。“名满天下、谤满天下”的矛盾评价给王闿运造成的负面影响:葬送了他的仕途,熏陶了少数“另类”弟子,妨碍时人、后学对他的学术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110.
曾国藩军事训练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军创始人曾国藩以“训练之才”自称,他在继承我国传统训练思想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地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军事训练思想。在其军事训练思想指导下,湘军经过较为系统、严格的军事训练,最终成为一支维护晚清统治的武装劲旅。除去其政治色彩不论,研究其军事训练思想对于全面推进我军军事训练转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