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48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64篇
社会学   28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罗炳良 《求是学刊》2002,29(6):113-119
在中国古代史学史上 ,清代乾嘉时期形成的历史考证学独树一帜。历史考证学派史家以求真的态度和实证的方法研究历史 ,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治史的理性意识比前代史家大大深化与增强。考察乾嘉史家理性意识的内涵 ,不仅能够拓宽传统史学研究的层面 ,对于研究中国史学史具有学术价值 ;而且有助于澄清过去研究中的一些模糊观念 ,正确认识与评价乾嘉历史考证学的得失与功过  相似文献   
102.
有清一代的科举考试历史上,湖南共产生两位全国状元:彭浚、萧锦忠。他们的会试朱卷履历收录在《清代朱卷集成》里。分析他们的家世,可以得出不拘门第、平等竞争是科举考试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3.
霍修勇 《云梦学刊》2001,22(6):46-49
辛亥革命时期,湘籍志士对湖南会党进行了改造。他们结合“反清复明”向会党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在不改变会党体系的基础上,改善其组织、装备;利用会党的反清传统,掀起大规模武装起义。湘籍志士对会党的改造是深入、长期、细致、全面的,在他们的改造下,湖南会党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4.
中国史学的兴起发展,是以史学家积极关注现实、褒贬是非为精神特征的.然而,从历史的角度看,在统治者对史学越来越严密的控制下,史学家从观念上越来越服从于现实统治者对史学的要求.这虽然保证了中国古代史学能够与现实处于一种既矛盾又和谐的关系之中长期共存,不断发展,但却使史学失去了思想的自由性和现实的批判性精神.其不良后果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105.
沈渭滨,著名中国近代史研究专家。上海市七宝镇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上海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著作有《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困厄中的近代化》、《曾经沧海》、《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导读》、《阿拉上海人--一种文化社会学的观察》(合著)。主编《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近代卷等,发表《论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成立》、《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战役研究》、《海派文化散论》等论文百余篇。日前,沈渭滨教授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畅谈他所走过的学术道路以及多年来的研究心得。  相似文献   
106.
王仁宇 《南都学坛》2003,23(6):F003-F003
<正> 冯友兰(1895.12.14 -1990.11.26),生于河南省唐河县祁仪镇的一个书香之家。其父为前清进士,曾跟随梁鼎芬任湖北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总务主任,后任湖北崇阳县知县。他的伯父和叔父都是秀才。冯友兰自幼在家接受传统的启蒙教育,后来先后就读于中州公学、中华公学、中国公学。1908年冯友兰的父亲病逝于崇阳知县任上,年仅十二岁的冯友兰和他的弟弟冯景兰(地质学家)、妹妹冯沅君(文学家)便在他母亲吴清芝的抚养和教育下长大成材。  相似文献   
107.
罗贤佑 《民族研究》2007,(1):99-102
在著名民族学家、民族史学家马长寿先生(1906-1971)诞辰一百周年之际,他的遗著《凉山罗彝考察报告》于2006年6月付梓问世.该书由李绍明、周伟洲等整理,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出版.全书分上、下两册,共620千字.  相似文献   
108.
白寿彝教授和20世纪中国史学有密切的关系。首先,他从一个爱国者走向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反映了20世纪一批进步史家所走过的共同道路。其次,他以兼擅博洽、专精而又独具卓识著称于世,这是那些勤奋、多思、富于创造精神的史学工作者才能达到的境地。再次,他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史学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如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方向、大力倡导历史教育、致力于一系列学术组织工作、完成宏伟的世纪工程———《中国通史》的编撰等,则是为数不多的史学家才能做得到的。作为新时期中国史学的一位杰出的建设者,白寿彝教授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09.
中产阶级曾被看作是民主化中唯一的最重要的力量。甚至马尔萨斯也认为:“如果我们能找到一种减少两极(即富人与穷人)、扩大中产阶级规模的政府模式,我们毫无疑问要采纳这个模式。”1966年,美国史学家巴林顿·摩尔(Barrington Moore)简洁地总结了几十年的学术观点:“没有中产阶级就没有民主。”  相似文献   
110.
史料学是关于史料的源流、整理、鉴别、利用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自从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历史学领域诞生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家逐渐形成、并发展了有自身特色的史料学.但是这种发展,在20世纪前半期由于种种特殊的原因而被学者忽视,甚者当时很多非马克思主义史家将马克思主义史学直接定义为不讲求史料,只会生搬硬套地运用理论的一种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