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0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79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尚永亮 《学术研究》2012,(4):134-142
西周末年的褒姒之乱及其导致的中后被废、宜臼被逐,是中国早期弃逐文化中的典型案例.这既是一个发生在国家层面的政治事件,也是一个发生在家庭层面的宗亲伦理事件,呈现出一身二任、家国通一、母子同弃、双线展开等显著特征,而其核心则在于以庶间嫡、以幼代长,在于围绕最大利益展开的不正当争夺与权力持有者对此争夺的纵容和支持,由此创下有悖宗亲伦理和政治道德的恶例,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一再上演的后妻得宠、嫉恨前妻、谋立己子、陷害嫡长子之类纷争的代表.考察《诗经》诸作,《小雅》中的《白华》、《小弁》乃是与此事件紧密关联的两个经典文本,其中深寓着“天理民彝之不容泯”的内在意蕴,而其展示的讽刺旨意,则与《瞻(印)》、《巧言》、《何人斯》、《巷伯》、《青蝇》诸诗一起,交织成一张集中而细密的刺谗大网,不仅深刻地再现了那段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历史,而且以当事者的忧愤情怀和讽刺精神,奠定了中国弃逐文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格调,开启了后世眨谪文学的先河.  相似文献   
82.
"弃儒就贾"在明清时期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这与明清易代以及清政府推行的文化专制政策息息相关。清朝异族统治的历史特殊性以及其后统治者施行的一系列文化专制政策对广大文人的心理和生存境遇造成的影响在文人做出"弃儒"和"就贾"的选择时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了这一时代动向的演进。  相似文献   
83.
张义军 《决策与信息》2009,(12):136-137
本文对公司、审计部门及注册会计师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博弈分析,认为外部审计环境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4.
孝文化的起源与弃老习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扼要回溯了我国孝道文化的变迁历史,进而试图回答孝亲敬老的传统与历史上出现过的弃老习俗有无关系的问题。通过对考古发现"寄死窑""模子坟"的分析,认为墓葬形制与孝文化的起源在时间上构不成联系,在内容上也缺乏联系的依据,将弃老视为孝文化诞生的契机缺乏直接的证据。但作者承认,由于人文教化不力,斯文扫地,孝道不举,弃老现象自古至今历代不绝。弃老与孝亲相伴相生,相反相成。孝道具有一种醇化民风、教化民众之功,发扬光大完全应该。  相似文献   
85.
明清小说中的弃儒从商现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抑商、贱商的历史由来已久。但在明清小说中,却涌现出大量书生“弃儒从商”之现象。从社会角度看,明清时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地位的提高、经商风气的盛行、重商言论的泛起,使书生们对商业和商人的偏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于个人而言,科举功名的难以求取以及谋生的需要使一部分书生不得不放弃儒业走上了经商之路。小说中这种现象正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86.
《老残游记》以其清丽的文风和挚诚的忧国忧民之思,描摹了清末政权风雨飘摇、人民流离失所的惨状。其对"清官误国"出神入化的描写,更被认为是小说中之第一家。研究者亦据此及罗振玉等人追溯,认为刘鹗本人痛恨仕途因而弃儒就贾,在晚清行事极不流俗。笔者通过重新考察刘鹗早年参加科举的经历,并重新梳理《老残游记》中对于所谓"清官"的看法,最终将刘鹗放在清末儒家思想转变的时代背景中加以深入思考与定位。  相似文献   
87.
石灰和草木灰会对怀孕的母马和刚出生的小马造成伤害,春夏季节是小马驹出生和母马受孕的高峰期,因此《礼记·月令》在仲夏禁止烧灰。秦"刑弃灰于道"和马政是有关系的。弃灰法的颁定执行有其历史原因和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88.
郝栗 《劳动世界》2016,(16):39-40
近几年,流动人员档案出现大量的“弃档”现象,并且呈现逐年增加递增的趋势,这直接导致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难度的增加,流动人员对自己档案的忽视以及社会和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实际能力的现实,制约了对流动人员档案这一巨大资源的充分利用。因此,本文就我国流动人员“弃档”这一社会现象,从专业的角度详细地分析了现阶段产生“弃档”问题的原因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一些后果,通过多角度对流动人员“弃档”原因的进行剖析,提出应对策略,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繁荣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9.
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人事代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用来管理"干部"或"人才",能够在职称评定、社会保障服务等方面起到积极影响。当前我国出现了很多弃档现象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档案工作应该丰富人事档案的内容,强化档案功能,提高档案管理的权威性,依托信息化技术,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0.
谈“弃档”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了“弃档”现象,这一现象引起了广大人事政策研究者和档案理论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即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对这一现象做了深层次的剖析和研究,从而使干部人事工作、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彼此协调良性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