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9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26篇
管理学   640篇
劳动科学   64篇
民族学   107篇
人才学   130篇
人口学   18篇
丛书文集   1135篇
理论方法论   224篇
综合类   2336篇
社会学   312篇
统计学   9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284篇
  2011年   349篇
  2010年   312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352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国家的发展意义深远。然而,在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劳动教育成效的凸显。本文旨在以博雅书院为例,探索“5+1”劳动教育育人体系,为解决劳动教育中教学形式单一、实践成效不明显等问题提供教育路径,进一步优化书院成立以后的本科生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42.
在新工科专业改革中,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对培养学生科技知识的同时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使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具有重要作用。为在软件工程项目制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本文提出一种植入式的思政建设模式,针对项目制专业课程的特点,给出该模式的总体框架,并利用数个典型实例,阐述分析如何基于不同项目性质,在课程中植入思政内容的思路和方法。实践证明,该模式在学生的接受性、建设的长效性、和新工科教育理念的融合性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3.
学院制模式下有关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院制管理模式下,更有必要对校院两级的财务权限加以界定,以明确各自的权、责、利。同时,在清晰学院制真正内涵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的财务核算体系,确立科学、合理的经费分配办法,制定以绩效考核为主的财务核算模式,健全校院两级的财务监督分析体系,确保学院制模式下财务运行的高效。  相似文献   
44.
45.
基于A大学2016、2017、2018三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从毕业生的就业视角探索现代大学书院制育人机制研究。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影响学生考研、考公务员、就业的影响因子。建议A大学在书院制改革过程中要加强校级层面的顶层设计,为毕业生提供多元就业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通识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发挥导师学术专长,为毕业生提供专业性指导;提升辅导员综合职业技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46.
47.
48.
陈小锦 《创新》2007,1(4):79-82
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准现代化的人事考试制度,考选人才方面既吸收了古代考试的公平精神又采纳了西方文官考试的先进理念,具备了近代化的特征。从人才的选拔看具备了公平性,但体制的缺陷使其任用的成效不尽人意,阻碍了它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9.
《社科纵横》2019,(2):18-20
甘肃是华夏文明名副其实的源头地区。由于甘肃地理位置特殊,这里还形成了富藏活态的藏传佛教文化、华夏民族秦汉民俗文化、内蒙古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国境内的回族文化,它们交相辉映,相映成趣,与当代汉民族文化一道反映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融合与发展变迁,它们都统摄于华夏民族的祖源地文化——华夏文明文化。新时代,为了更好地构建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和精神价值符号,我们需要继续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诠释好中国智慧。重视甘肃的历史文化宝藏,为构筑"华夏文明命运共同体"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方法。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