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80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276篇
社会学   38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物权法车位归属条款在立法方法上偏离了立法目的,规范其语言缺陷是车位归属条款司法解释出台的缘由。这一司法解释将判定车位空间归属依据回归了区分所有权的基本法理,但使物权法车位归属条款的功能有所弱化,需要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车位归属司法解释本身也存在一些歧义,因而在适用中需要作出进一步解释。  相似文献   
32.
物权关系的法律调整不等于《物权法》对物权关系的调整,物权关系需要整个法律体系及其各法律部门协同调整。从历史来看,民法及其物权法并不能调整各种性质和类型的物权关系;从发展趋势看,经济、社会的社会化是物权关系需要各部门法协同调整的根本原因;从实践看,各部门法协同调整物权关系是经济、社会的客观要求。例如,民法及其物权法在调整投资经营公司或企业法人条件下形成的物权关系、国家和地方物权关系、合作制集体物权关系时存在着固有的劣势与不足,因此需要企业和公司法、国有财产法、合作社法等与民法及其物权法的功能组合,才能实现对这些物权关系的有效调整。  相似文献   
33.
论《物权法》中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质押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建文  李银芬 《学术界》2008,(1):165-170
随着<公司法>的修改和<物权法>的颁布,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质押制度比原<担保法>的相关规定更具有可操作性,本文通过对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质押法律特性的研究,认为在新<公司法>和<物权法>的架构内,只有具备股权质押的法律条件,并注意相应的法律限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34.
刘云 《职业时空》2008,4(4):102-103
业主委员会,简称"业委会",是随着我国城镇住宅区建设的迅猛发展而出现的新事物,它是由业主大会或业主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代表本住宅区内产权人和使用权人,对住宅区内的公共事务行使管理权的群众自治组织。  相似文献   
35.
论我国浮动抵押制度的引入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近通过的《物权法》首次确定了浮动抵押制度,对于这一立法举措,学界褒贬不一。文章首先从浮动抵押制度的起源、国外制度和特点入手,揭示其本质,然后从四个方面论证了我国引入浮动抵押制度的合理性,随后对《物权法》相关规定进行探讨,最后对完善我国浮动抵押制度的难点——信用问题和接管人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6.
在《物权法》颁布以前,其作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中国私营企业主中的大多数并没有表现出多少对改革直接参与的热情与积极,而《物权法》颁布后,私营企业主阶层对政治参入的热情与积极性空前提高,这不仅由于《物权法》进一步明确了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社会属性,而且通过对包括私营企业主在内的各阶层物质利益和私有财产的一系列法律规定,使得他们创造、积累财富的积极性得到激发,进而对国家和社会产生应有的政治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不但在新的政治舞台上发出更多的声音,而且逐步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和注意协调与其他社会群体的关系,在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和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领导决策信息》2008,(3):16-17
岁末年初,盘点要事、见证风云、用最独特的视角梳理2007年的热点事件、人物成为国内媒体的重头戏。穿越传统媒体刻意炒作的嚣,我们可以聆听到更多知名媒体对中国改革开放、社会变迁的冷峻思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南方周末》、《南风窗》、《财经》、《经济察报》等分别通过  相似文献   
38.
历经立法机关八次审议的《物权法》在2007年3月16日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高票通过。《物权法》是民法当中的一个基础部分,而民法与行政法、刑法等共同构成一个国家完整的法律体系。《物权法》的出台,首次确立了物权概念,明确了权利人对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享有排他的权利,还规定了物权强有力的保护制度,更是对涉及不动产(房屋与土地)投资、开发、建设、经营的房地产业影响深远。可以说,它对现行的房地产管理方式、方法提供了新的执行制度,为业主保护自身的合法物权提供了法律依据,还为房地产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完善提供了充足的预留空间。《物权法》将在10月1日起施行,房地产业需正确认识它对整个行业的影响,采取主动的态度,积极做好应对方案,保障行业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39.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高票通过《物权法》。作为此次两会的焦点之一, 1993年开始起草的《物权法》,从2002年开始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以来,其讨论、修改历时四年,先后审议过七次,屡创中国立法史的新纪录。在支持和反对的各种声音中,广大老百姓关心的是,这部法律的通过,给他们的生活和切身利益带来的究竟是什么?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物权法》是一个技术性很强、仅限于在法律精英当中探讨和争论的话题,它距离普通百姓的现实生活太远,其实不然。作为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物权法》“既涉及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关系千家万户的具体利益”。作为被称为“社会生活的圣经”的《民法》中最重要的编目,《物权法》试图为公民的合法财产撑起一把法律的保护伞。物权,简单来讲就是对物的权利。《物权法》主要回答三个问题:第一,“物”是谁的;第二,对这个“物”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其他的人有什么样的义务;第三,怎样保护物权,侵害物权的人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物权法》的作用主要是:第一,定纷止争。通过加强对物的保护,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第二,促进物尽其用。通过规范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为权利人充分利用财产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它鼓励权利人创造财富、积累财富。作为普通老百姓,对《物权法》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其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五个问题上。  相似文献   
40.
物权法更多的以私人财产保护为宗旨,但绝不能因此而片面认为,私人财产有了法律的认定、保护,就可以忽视国家财产的保护、监管。恰恰相反,随着物权法的颁布实施,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力度,不会减弱只会加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