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80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276篇
社会学   38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581.
威廉·配第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他的精辟见解诠释了土地与人类的关系,即土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土地的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决定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而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更事关我国9亿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582.
《物权法》与城市房屋征收拆迁补偿制度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物权法>颁布前,我国对于城镇国有土地上单位和个人房屋的征收与拆迁的权限和程序尚无法律规定,适用的是国务院2001年<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物权法>实施后,该条例在拆迁原则、拆迁体制等问题上因与<物权法>的规定明显不一致而面临停止执行的问题,从而可能导致城市房屋征收与拆迁补偿工作无法可依.为此,国务院应抓紧制定<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拆迁补偿条例>.面对"公共利益"界定上的争议,建议用列举法从宽列举公共利益,难以明确界定为公共利益的,可以通过公共利益程序界定机制进行界定.<物权法>实施后有权征收国有土地上房屋的主体只能是政府.国务院新制定<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拆迁补偿条例>时,必须对被拆迁入的知情权、参与权等权利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对非公共利益项目的拆迁补偿也要高度重视,并及时作出规范.  相似文献   
583.
周清林 《学术论坛》2008,31(2):83-87
一般认为,物权关系的本质包括三种学说:对物关系的支配性说、对人关系的排他性说以及既包括对物关系的支配性又包括对人关系排他性的折中说.尽管区分出了三种学说,但实际上这些观点都是建立在所有法律关系都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维方式上的.在探析法律关系本质上,主要是依据康德和萨雏尼学说的基础,指出物权关系的本质只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同时对<物权法>中关于物权的定义进行了评析.认定物权是作为自由意志主体的现实化.物权存在的意义就是自由能够现实化的意义.同时也对学界关于物权的发展从"物权的归属到利用"趋势的理论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584.
我国自然资源物权制度的总体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需要,构建自然资源物权制度体系成为现实.自然资源物权法既产生于传统物权法又在许多方面对传统物权法提出了挑战.在传统物权法的基本框架下构建自然资源物权制度,既是一个现实的选择,也是一个需要制度创新的途径.从总体上对自然资源物权制度进行探索,对于系统地构建自然资源物权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85.
试论我国善意取得制度的确立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106条正式确立了我国的善意取得制度.作为物权法乃至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该善意取得制度是我国民事立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依该条规定,对我国物权法所确立的善意取得制度应作广义的理解,其作为我国民事立法中制度创新的积极成果,较传统民法意义上的善意取得制度有了开拓性发展.  相似文献   
586.
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取得的特别规则之一,我国的善意取得制度适用于动产和不动产,但是具备市场流通性的盗赃物却被排除在善意取得的适用范围,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否认盗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不能合理保护善意受让人利益,不利于社会交易安全与稳定.我国正在编纂的民法典物权编应当从价值梳理与路径选择着手构建盗赃物的善意取得制度,以便更好地保护善意受让人利益,促进社会稳定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587.
对于赃物的善意取得,我国物权法采取了回避的态度,综述当前我国立法的不足,可见对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在法律和经济方面具有一定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在赃物善意取得制度的构建上,对于动产、有价证券以及不动产,有必要根据其自身特质分别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