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37篇
社会学   1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31.
俗话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仿佛天下所有的女孩儿都希望能够找到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女孩子们在过了25岁以后,婚姻就成了父母嘴里时常唠叨的头等大事。现代社会,女性在择偶的标准上已和以往有所不同,很多人都希望能够找到一个人品好、有修养、学历高、家室好、长相好的“五好”型男,似乎真挚的爱情对很多已经步人社会的女性来说不再是她们在择偶时最重要的标准了。我今年25岁,正要步入而立之年。在面对择偶时,我也变得有些茫然了,不知道自己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到底是该物欲、还是横流了。  相似文献   
32.
    
韩菁 《百姓生活》2013,(3):16-16
俗话说,水火不相容。可“淡”,拆字却是“一水傍二火”,自然天成、相依相偎。这是何种意境,何等气度,寓意深刻.意蕴悠长。自古文人似乎对“淡”,向来情有独钟。菊,便是绝佳的寄予。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典雅》中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菊之淡,与人之淡,相喻相通。这样的淡,淡在荣辱之外,淡在名利之外,淡在诱惑之外,却淡在骨气之内。这样的淡,能够让我们在物欲横流的滚滚红尘中击破纷扰.洞察世事,淡泊明志,活出真我。  相似文献   
33.
赵辉  张淑华 《学术交流》2005,(2):162-167
汉代的诗歌和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都有着对于物欲的赞赏性描写.这可以说是中国几千年来社会对于奢侈攀比风气的反映,但更为根本的则是礼制作用的结果.由于礼制将物质生活的享受与地位等级结合在一起,生活的奢华也就与人的社会地位、价值和自身人格尊严结合在一起.于是,奢华也就具有了向社会展示个人社会地位、价值和自身人格尊严的性质.因而,汉代诗歌及后来文学对于物欲的赞赏性描写蕴藏着的,是对社会地位、价值和自身人格尊严的追求和替代.  相似文献   
34.
论人性的弱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要认识自己 ,解剖自己 ,其最根本的东西是从人性来审视自己。我们从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理解人性 ,人是善与恶的结合体 ,即人一半是天使 ,一半是魔鬼。人性的善与恶潜在人的自然属性之中 ,而人是作为社会人而存在的 ,当具备一定社会环境与条件时 ,善与恶才会显露出来。人性的主要弱点在于权欲、物欲与情欲中表现出来的恶行。人们通过法律、道德与宗教的形式抑恶扬善 ,这是克服人性弱点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5.
当代审美文化思潮有关“美是生活”的理解,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分化;过分物欲化的审美生活理解,阻碍了我们对自由生活的想象。按照马克思的理想,“美是生活”,应该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创造“真正美的生活”。  相似文献   
36.
一对平凡男女的一场倾城之恋,火热的不是恋情,而是两人为维护各自益的对抗、较量。张爱玲认为人在恋爱中才是真实的,他们的表现揭示了人性的扭曲与变态。她长于通俗地演绎出人生不尽的悲凉。  相似文献   
37.
朱玉鹏 《现代妇女》2014,(11):455-455
当代国人在科技异化大背景下又面临着市场化进程中出现的精神困顿和道德危机问题。陆九渊的心学对于了解现代人的重物欲轻精神的现状,探求现代人在信息时代如何找到物质与精神的平衡以及满足精神需求应以何为出发点有独到启示,即对从本心出发,返归于本心到发明涵养本心的路径的解析,以确立心对于人的本体性作用。从而使得在中国的制度体制不断健全的同时,从国人的心理根基上探求解决精神危机的出路。  相似文献   
38.
九儿 《北京纪事》2011,(6):14-17
“我求求你嫁给我。虽说我没车、没钱、没房、没钻戒,但是我有一颗陪你到老的心。等你老了,我依然背着你,我给你当拐杖;等你没牙了,我就嚼碎了再喂给你吃。我一定等你死了我再死,要不把你一个人留在这世上没人照顾,我做鬼也不放心。  相似文献   
39.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一直追寻的理想,它引导人们超越现实,不断走向未来的价值目标。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人的全面发展所面对的问题是不相同的,在现代社会我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工具理性的超强控制力,它对人的全面发展所带来的制约具体表现在:人的感性发展受到扭曲;人的个性发展受到压抑;从本源的意义上把人视为物欲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40.
孔子从春秋时代社会分配所存在的差等现象中,发现了消费的差等结构,并主张不要过分扩大这种差距他从治国安民的高度着眼,要求当政者“节财”,但同时又提出个人消费要“使足”的原则。他肯定了人的物欲的客观性和合理性,他本人也靠出卖知识而获取生活资料,但又强调克制物欲的重要,倡导重精神轻物质的消费观,
从而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得以升华。因此,深入研究孔子的消费经济思想,对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