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42篇 |
免费 | 81篇 |
国内免费 | 5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01篇 |
劳动科学 | 13篇 |
民族学 | 42篇 |
人才学 | 63篇 |
人口学 | 15篇 |
丛书文集 | 1455篇 |
理论方法论 | 266篇 |
综合类 | 2954篇 |
社会学 | 409篇 |
统计学 | 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109篇 |
2022年 | 105篇 |
2021年 | 118篇 |
2020年 | 98篇 |
2019年 | 115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91篇 |
2016年 | 93篇 |
2015年 | 162篇 |
2014年 | 319篇 |
2013年 | 264篇 |
2012年 | 325篇 |
2011年 | 428篇 |
2010年 | 420篇 |
2009年 | 403篇 |
2008年 | 394篇 |
2007年 | 343篇 |
2006年 | 329篇 |
2005年 | 315篇 |
2004年 | 274篇 |
2003年 | 219篇 |
2002年 | 182篇 |
2001年 | 185篇 |
2000年 | 143篇 |
1999年 | 66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5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41.
姚皓韵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154-160
媒介发展为大众传播带来巨大变化,影响了收视方式,也影响了观众对电视剧的注意力投入。从传统媒体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观众的注意力呈现出与收视氛围、收视状态变化相对应的特征变化——投入程度变深,投入时间缩短。观众的注意力从更换率低的、长时间的、无互动性的内容转移到更换频繁的、短时间的、有互动性的、社交式的内容上。在此情境下,电视剧创作必然呈现符合观众与媒介间注意力法则的新趋势——内容长度缩短,情节强度增强,以及对互动性进行一系列探索。 相似文献
42.
定罪免刑作为实现刑事责任的方式之一,在当前积极刑法观的时代背景下应当格外予以重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刑法谦抑性的难以偏废,致使定罪免刑在司法实践的适用中并不鲜见,然而实证分析揭示出,定罪免刑的实践现状仍然存在着适用标准模糊、法条引用混乱及释法说理不充分等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契合刑罚目的和促进刑罚功能的有效发挥,有必要厘清定罪免刑条款的适用标准及界限。应当从定罪免刑的尺度基准、性质定位及刑法教义出发,深入探析司法适用陷入困境的背后缘由,澄清定罪免刑制度的认识误区并完善实践适用的判断路径,以期为司法实践的规范运行提供借鉴,从而改变定罪免刑滥用误用的混乱现状。 相似文献
43.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背景下,中国民族题材电影呈现出相似的自然生态“灾难”、记忆“家园”迷失和文化身份“寻找”母题,是特定时期大众所思所愿的银幕投射;传播了基于人性和生活角度的共有情感,并通过正向情感体验达成更为紧密的联结;蕴藏着全人类共同的“出走-回归”式命运,指明异于西方“普世价值”的时代方向。因此,中国民族题材电影与全人类共同价值展开双向互动:前者在实践过程中为后者赋能,成为弘扬价值观念的有力载体;后者则在价值层面指引前者,促成电影创作和传播实践的升维。 相似文献
44.
45.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提议主要立足于三个命题:“犯罪低龄化”现象严重,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是解决“低龄犯罪人”问题的应然手段,低龄未成年人已具备相当的辨认、控制能力。通过对实证数据与相关论据的收集分析,前两个命题得到证伪,第三个命题无法证明,由此可以否定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观点的合理性依据。从我国历史与近代刑事责任年龄设定的发展历程来看,调整年龄节点的主张从未停止,援用的理由相差无几,经历过多次变动与论证后延续至今,具备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实践的合理性与稳定性。从我国的义务教育设置与年龄之间的对应关系出发,刑事责任年龄确定的基准点应以义务教育的结束为合理节点,采取“从高到低”的刑事责任年龄设定逻辑。综合上述理由,兼顾少年司法“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刑事政策导向,最终得出当前的刑事责任年龄设置合理,不需降低的结论。 相似文献
46.
47.
未成年女性犯罪的总体数量较少,但绝对数量和相对比例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犯罪后果趋于严重,需要引起重视。未成年女性犯罪的特点有:犯罪类型多样化、手段暴力化,且带有女性自身的特点;共同犯罪居多,刑期以短期刑为主;以情境性和冲动性犯罪为主;被害人多为女性等。未成年女性犯罪的心理原因主要包括:在信息加工方面,关注内容低俗,学业表现不佳;在行为调节和控制方面,犯罪动机以谋财为主,负性情绪较多,需要层次不高,价值观不正;在心理特性方面,情绪智力低,人格不健全。在心理健康方面,在犯罪前往往长期承受巨大压力;犯罪前常空虚无聊,多出现偏差行为;多存在心理创伤。相关部门应当据此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与教育改造工作。 相似文献
48.
朱兵阳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23,(4):19-25+11
网恋诈骗问题具有犯罪主体虚拟性、手段多样性以及后果严重性等特点,现有以犯罪人为中心的事后惩处遏制问题作用有限,亟需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理对策。环境犯罪学视角下犯罪的生成是犯罪人与犯罪情境综合作用所致,正是犯罪情境滋生了犯罪机会。构建网恋诈骗犯罪三角,剖析诱发问题发案的情境因素——潜在被害人、环境监管漏洞等在问题生成中的作用和对于犯罪机会的具体影响。在治理对策方面,将防控端口前移,强化情境预防措施,堵塞犯因性环境漏洞,提高被害防范意识,以此阻断犯罪情境的形成和犯罪机会的出现,进而遏制问题。 相似文献
49.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自1991年颁布实施以来,在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Excel和Cite 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有关《未成年人保护法》的1089篇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从文献年度分布、核心作者、关键词时空分布和关键词共现等角度展示了研究热点和研究脉络。本领域研究经历了立法筹备期(1981年~1991年)、完善修订期(1992年~2012年)和深化拓展期(2013年~2022年)三个阶段的历史演进,形成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保护、网络保护、未成年人犯罪、合法权益等研究热点。未来研究中,在推进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建设、保护未成年人各类合法权益、加强和细化典型案例分析和普法宣传等方面做好前瞻性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0.
周环宇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4(2):15-16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时代的兴起,互联网在全球信息一体化上发挥着史无前例的作用;但同时也被犯罪分子利用并成为其犯罪的工具。本文从网络犯罪的种类和表现形式,网络犯罪的特点,网络犯罪的原因以及对于网络犯罪的防范等四个方面分析了网络犯罪;同时阐述了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