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62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30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81.
音乐作品因其构成要素的有限性,尤其是流行音乐因其市场需求的有限性,导致音乐作品独创与抄袭之间界限的难以把握.音乐作品中独创性的部分应该给予版权保护,但功能性内容不能垄断.按照接触加实质性相似判断标准,有证据证明“接触可能”也构成侵权.“实质性相似”标准有定量和定性的要求,对流行音乐来说,专家意见是参考,普通外行听众可以成为实质性相似的判断主体.在音乐抄袭构成版权侵权的前提下,潜忆抄袭可以成为版权侵权的有效抗辩理由,可以通过减轻责任承担来平衡版权人和潜忆抄袭人之间的利益.  相似文献   
82.
人工智能"创作"物是否构成作品而受版权保护取决于其是否是智力成果并满足独创性特征。人工智能"创作"物实质是在人的意识支配下的一种智力创作成果,当其内容能够与其他表达相区别而被受众触动就满足了独创性特征而属于作品并受版权保护。人工智能在人支配下的"自主创作"能力,使得人工智能并非人工智能"创作"物的作者,人工智能的使用者才是真正作者,因而人工智能"创作"物的版权应归属人工智能使用者。人工智能"创作"物的保护程度应兼顾人工智能使用者和其他受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83.
张宁 《兰州学刊》2010,(4):130-132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消费社会,消费意识形态对文学作品的创作与欣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品的形式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互文性成了当代文学创作中一种极为突出的现象,作为互文性表现形式的拼贴和戏仿等极为盛行,另外带有元小说性质的评论也成了一种自觉的创作手法。文章拟对消费文化与文学作品中互文性表现出来的新特点及形式进行深入研究,考察由互文性形式变化所带来的文学作品内容的碎片化、去深度化、去意义化等意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文学的创作价值作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84.
翟承先同志离休后,易枪为笔,游心学林,水滴石穿,开山辟路,打拼出一方很具原创性的学术园地.其所撰<宋诗评论积学>是一部义例严谨、内容丰富、创获甚多的学术专著,堪称宋诗研究的具有突破性的新成果.在他看来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苏诗现存有两千七百余首,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境界高远.继承和发扬了屈宋陶谢李杜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开创了宋诗的新局面.<宋诗评论积学>是一部具有深沉之思与独创性的宋诗专著,出自一位业余老同志之手,更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85.
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引发了众多的法律争议,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特征及其侵权相关问题在学界备受关注。客体方面,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独创性判断较为困难,从人格和思想表达的角度评判更有利于保护人类作者,而不能只从生成物的客观价值角度进行简单评判。主体方面,结合各国学说,从各方对于生成物思想贡献的角度进行比较更为合理。权利方面,由于人工智能这个处于权利核心位置的对象缺乏人格和民法地位,导致权利网难以构建,由于依旧存在法理上的漏洞,现有的解决方式普遍选择回避这一点。人工智能生成物对于复制权、改编权、汇编权以及人格权都面临侵权风险。针对这些问题,有自治路径、立法路径、司法路径、行政路径四种可能的解决方式,其中的行政路径更具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86.
艺术家要根据自己心情和思想的内在生命去创造艺术体现。艺术家自己的心情和内在生命,应当说指的是既是作家真实的思想感情和切身体会,内心中美的历程,又是指的那贯穿于其中的理念。真正的客观性使得主体的东西统统化为客观的东西而存在着;而从这客观的东西之中又可以清楚地看到主观性的东西在其中荡漾。个别形象本身圆满,而其中的内容,即意蕴却又明确而生动,正是这些圆满的结合,构成了具有美学意义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87.
本文阐述如何在物理解题中训练思维的发散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8.
康德从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统一中看待自然与艺术的联系与区别,认为艺术化的眼光是自然与艺术贯通的条件,而主观的合国的性又是艺术区别于自然的根本特征。他将艺术与科学相比较,认为在审美的意义上将自由体现在自然之中,体现了主体的独创性。他还将艺术与手工艺相比较,既看出两者在形式上是相通的,又看出两者在创作。心态、创作效果等方面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89.
本文就对艺术独创性的几种误解作出评论,认为艺术独创性不只是求新奇,还要求价值;不是作者的随心所欲.必须顾及读者的接受;不能独尊主体,还要重视对象客观性;不能蔑视法则技巧,要重视对传统的继承。  相似文献   
90.
丛文俊等著七卷本中国书法史是对中国书法史进行史研究最详尽、学术成就最高的论著之一,具有鲜明的特色:其一,发挥学术独创性,富有思辨性;其二,材料详实,观照全面;其三,建立了比较严格的学术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