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6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本文认为王元化的当代文艺批评实践的理论基础是黑格尔的哲学和美学思想;他对当代文艺的总体判断倾向于否定;他认为当代艺术思维的根本缺陷是知性方法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2.
王元化先生在学术上做到了心口如一,对人对己如一。这是需要勇气的,无论是在道德上还是在学术上。  相似文献   
23.
《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一书集中了1973年至1974年间顾准和他的六弟陈敏之通信中写下的"笔记形式的学术论文"。顾准在这一时期思考与写作的特点,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历史的探索,对于立志为人类服务的人来说,从来都是服务于改革当前现实和规划未来方向的"。1这里显示的,是  相似文献   
24.
王元化先生是国内外著名的学者.他不仅在翻译实践上颇多建树,而且在翻译理论上也有许多高深的见解,其中包括翻译原则、翻译方法、翻译地位、译者素质等等.这些见解无疑能予人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25.
在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史上,<文赋>具有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它涉及到中国文论的根本观念--心物关系问题.近世徐复观、钱钟书、郭绍虞、王元化等学者,皆对此一问题极为重视,分别进行解析.然而在他们的解析中,显出中国文论核心观念在现代语境中的复杂与多歧.如何突破现代话语对传统观念的宰制与割裂,真正达到返本开新,使中国文论焕发出独特的生命力,仍然需要探索.以中国思想史为主干的中国文论研究,重视中西文化背后哲学思想基础的沟通,通过调整中国文论的解释方向,可以开拓新的解释空间.  相似文献   
26.
吴琦幸 《学术月刊》2012,(12):22-29
训诂考据是中国的传统学问,自晚清以来,形成了具有实证精神的文献学和考据学。这种朴学治学方法和精神影响了一代学者。但是,这种方法在20世纪40年代之后逐渐被抛弃,甚至受到批判,"以论带史"成为学术界普遍的方法;海外有学者也认为考据训诂不能提出重大原创性观点而轻视其用。王元化晚年对于这种粗疏的带有意识形态化的学风进行了批评,提倡"有学术的思想和有思想的学术",在思想探索中运用具有学术性的研究和探讨,不拘于理论和体系的建立,并以自己的研究和反思而身体力行之,坚守"根柢无易其故,而裁断必出己意"。这种具有朴学特色的治学方法,骨子里上承汉学,下接清季朴学。它既与王元化的学术训练有关,同时也与王元化对于如何继承中国传统的观念有关。这种治学方法,贯串于王元化的反思及学术研究之中,从而有助于形成具有王元化特色的思想史研究、思辨哲学、国家学说研究和古代文艺理论研究,在海内外得到广泛的肯定。  相似文献   
27.
20世纪,湖北人文学者曾引领聚集三个脉络相关的思想群落:一、以黄侃为代表的"国学"群落;二、以熊十力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学"群落;三、以胡风为代表的文艺集团。由于共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与学术风气的影响,不同思想系统学术群落之间相互关联,形成了独特的对话交流的学术共同体,从而映照出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基本图像。湖北人文学术显现出的草根性、现代性、融通性,不但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对当代中国思想文化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8.
虽然被推重为时代之思者的王元化学术难以完全纳入比较文学论域,后者却可能是感触前者思想风貌的一个有效视角。王元化学术的比较文学因素集中呈现于两部获奖著作即《文心雕龙创作论》与《思辨随笔》,也贯穿散见于历年著述中,其显著风貌是广涉古今中外多国别的文学与理论经典。王元化的比较文学有其鲜明的独特性。如果将博雅视为大学人文教育的题中之义,那么比较文学视角具有跨学科跨文化的相对优越性,而王元化学术可能提示并丰富中国气派的内涵。  相似文献   
29.
<资本论>在论述方法上有一个迄今鲜为注意的特点,即频繁借用生物细胞学及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方法与例证作借鉴和类比说明.对于今天的<资本论>研究者,考察这种类比方法与其论证目标的相关性,不仅有助于理解马克思当年著作中的基本思路,更有助于从一个特殊侧面真切感受马克思学术研究中的科学精神.<资本论>作为科学理论绝非研究的终点,但是其中执着追求并贯穿始终的科学精神,迄今堪称典范,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30.
大狮搏兔     
学人论学,文字往往不免冗长。清人廖燕却对短文小品情有独钟。他说:“大狮搏象用全力,搏兔亦用全力,小,不可忽也”;“短,不可轻也”。廖燕一生所作,多为小品,但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却不可轻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