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78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17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无论是生前还是去世之后近两百年,船山声名并不显著,船山先生及船山之学扬名,其实是较为晚近的事。随着湘籍将领的崛起,他们开始有意识地构建区域文化体系,王船山作为可资利用的地方文化资源,被赋予振兴区域文化的重任。在这一过程中,书院奉祀船山,教授船山之学,刊刻船山著作,成为推广船山及其学术的平台。而且,湖湘士人所建构出的由宋至清的湘学学统传承的脉络,很大程度上也是通过书院祭祀展现的。  相似文献   
32.
王夫之乾坤并建的宇宙论,以阴阳二气的消长隐显说明宇宙万物的变化。当中,人能够以其"天地之心"统合天的"知"与地的"能",以统合和应用此天地之用,具有其主体性的力量。王夫之认为,人通过"继"人性而"继"天道以实践"善",把"善"落在人对于天道的"继"之中。通过把善落在"继"之上,王夫之的心性论和宇宙论的混合系统则可以避免传统宇宙论中人的主体性以及为恶的可能无所着落的问题,而把生活世界中的"生灭"解释为"隐显",则可以解决"生"与"灭"的背反问题的困难。  相似文献   
33.
王夫之是我国明清之际的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其讲学与治学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心理思想;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即学习心理、德育心理、差异心理、教师心理等,他都有所论及。现略作分析探讨,以就教于海内方家。  相似文献   
34.
本文以《宋论》为主,结合其他文献来对王夫之政治思想近代突破的模式作历史考察。文章认为,王夫之在批判儒家道德政治既讲捍卫道义而又贪恋名利、既倡仁义道德而又滥用严刑峻法这两大悖论的同时,鉴于这种道德政治强调亲亲、等级以及倡导绝对主义价值取向的理论缺陷,选择性地吸取了以原儒尧舜圣王型政治理念和道家虚静无为学说为主要内容的古典人文主义政治思想,并予以发展。在民族主义感情的强烈催化之下,船山给古典人文主义政治思想注入了许多积极的近代内容,其人文基础也得以空前扩大,从而较好地弥补了这种古典思想诸多的先天不足,并使其创造性地转化为较成体系且初具近代意义的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35.
《惜余鬒赋》是王夫之在清康熙十三年(1674)撰著和康熙三十年(1691)夏季书写给他的学生兼儿女亲家衡阳唐端笏的,流传至今已有三百二十年历史了。它与是年深秋王夫之撰写的《船山记》同为王氏晚年绝笔之作。为了深入研究此赋,特将赋主唐端笏,以及是赋的撰书年代、内容题跋、版本流传等情况考述如下,疏漏之处,望识者正之。  相似文献   
36.
学术界关于王夫之对佛教的批判尚未有足够的讨论,特别是王夫之以什么样的准则批评佛教。王夫之以儒家的义利观作为批判佛教的标准,从一本万殊、实有、自然和气化的角度攻击佛教的天、性、空、兼爱和因果报应等思想。王夫之同张载一样,在批佛的过程中,对宗密攻击儒家和道家的言论予以回应。王夫之明末遗老的民族气节和华夷之辨思想,也不允许他泯除是非、空无所有,及接受佛教的思想。王夫之对一些佛教概念的误解,特别是他将佛教视为巫术和以玄学解佛的错误,乃是其批佛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7.
周妤 《船山学刊》1995,(2):46-57
清代思想,是一种历史的反省,是一种综合的批评。清初学林,硕儒辈出,世推顾、王、黄、方为一代宗师,然以思想的博大精深而论,尤以王夫之(船山)为最。顾炎武以经学、史地、音韵而称著,黄宗羲以《明儒学案》、《宋元学案》领袖群儒,方以智则学识渊博,精“通几”且通“质测”,以博学清操动天下。他们没有象王夫之那样全面总结中国古代思想的遗产,糅合新的时代精神,铸成一整套完备的体系,实为清代学界所鲜有。虽然王夫之在世,文章不显于朝野,没有产生应有的社会影响,但人称船山为清初第一大家,实不为过誉。本文拟对其颇富特色的道器论和道义论加以诠释。  相似文献   
38.
这里讲的四十年 ,是指自 1 962年召开的纪念王船山逝世 2 70周年学术研讨会以来的四十年。笔者作为这四十年船山研究的见证人之一 ,拟对这些年来船山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其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作一个简要的回顾。一在这四十年间 ,大陆先后召开了三次大型的王船山学术研讨会 ;而在海峡的彼岸的台湾 ,1 972年成立了中国船山学会 ,1 993年辅仁大学召开了王船山学术讨论会。纪念王船山逝世 2 70周年学术讨论会 ,由湖南、湖北两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共同发起和筹备 ,于1 962年 1 1月 1 8日至 2 6日在长沙召开。这次讨论会 ,是有组织的研究王船山…  相似文献   
39.
黄璧 《船山学刊》2007,63(1):23-26
王夫之研究《易经》颇有独到之处,其在《周易》研究中引入传统训诂,又不拘泥于传统训诂方法探求词义以及随文释义等方面做出了不同于《易》学诸家的解读异彩。  相似文献   
40.
1962年冬,冯友兰先生参加了在山东济南召开的孔于学术思想讨论会之后,紧接着又参加了在湖南长沙召开的纪念王船山逝世27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长沙会议期间,冯先生曾说过一句话,即他在济南会议期间,对孔于思想唱的是“高调”,而在长沙会议上对王船山思想则唱的是“低调”。这种“高调”“低调”之论,既反映了冯先生在学术研究上的一种反潮流精神,又反映了他对船山思想的独特见解。本文拟对其独特见解,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