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78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17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王夫之深研医理,精讨岐黄之说。而论医则无不与其哲学认识密切相关,诸如:论仓公与“火齐汤”;论《素问》二火之说;论五行的整体和谐之说,则为其中较为突出的几个问题,显示了王夫之广博的医学知识和独到的哲学见解。  相似文献   
62.
本文论述了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王夫之,以及他的作品方面的特殊性。迄今为止,他的历史学理论和独特的历史观外界了解的不多。作者认为,王夫之对于历史的评论,是受他的哲学思想影响的,此外还与他的社会与民族性密切相关的。而王夫之的中国历史观,也明显是他的原创思想。他严谨的学术成就,与灵感相关所产生的非凡综合能力,再结合他那个时代所经受的苦难经历,综合在一起所创造出对于"历史评论"的价值,对任何中国学者都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63.
至清季,明末三大儒顾炎武、黄宗羲和王夫之的地位起伏已历200余年,尤其是在光绪末年,围绕着三大儒从祀孔庙的问题,朝野上下引发一场激烈争论.他们的地位变化与从祀的过程蕴涵了晚清学术变迁轨迹和思想领域异常活跃的变动,透露出区域文化权力凸显自身的努力、官方维护正统权威的时代需求以及不同权力间的互动机制.围绕从祀这一事件,展现了不同阶层、权力集团之间以及同一阵营内部对传统的不同诠释与对象征资源的争夺.  相似文献   
64.
黄崑威 《船山学刊》2010,(1):120-122
明清之际社会上出现了一股由虚返实的实学思潮,从学术层面上说,这股实学思潮实质上是一种反思理学思潮,是对宋明理学特别是阳明心学及其末流的一种批判。针对理学"束书不观"、"空谈心性"的弊端,明清之际的实学家们一致强调学以经世的为学宗旨;针对理学无根游谈、空疏不实的弊端,他们在为学方法上倡导征实之学。这些共同体现出实学"崇实黜虚"、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65.
本文首先分析了《落花诗》政治意识形成的原因:一、诗人在诗学上对诗歌"匡维世教"的社会功用的强调,及对"外周物理"、"情景相和"的美学境界的追求;二、明清之际士大夫独特的政治情感与落花摇落、萧索的物理特征的契合。最后通过文本解读,并对落花诗中蕴含的政治意识作了简单的分析和概括。  相似文献   
66.
王夫之诗歌评选成书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勇 《船山学刊》2010,(3):29-31
研究王夫之的诗学思想,其诗歌评选是不可或缺的文本。某些研究者在利用这些文本时,往往缺乏文献学角度的考察,以致对王夫之诗学观产生了错误的理解。  相似文献   
67.
张锐 《现代交际》2010,(4):40-43
王夫之通过对《周易》旧命题的注解,在清算以往的道学思想,特别是道学唯心主义的道器理论的过程中,独辟蹊径地阐发了自己的道器理论。他深化了道器范畴的内涵;拓展了道器范畴的关系;认为道器两相须,道外无器、器不离道;指出道在器中,器者道之所依;提出了天下惟器,器者天下之正道的思想;探讨了器体道用,道体器用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68.
王夫之对和谐这样一个有重要美学意义的范畴进行了深刻的论述与分析,认为“和谐”是在矛盾着的事物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中通过“主客体的合一”而获得的,更强调主客体的互动和谐,其和谐观主要体现在美的本质论与情景说中。  相似文献   
69.
周兵 《船山学刊》2005,(2):10-13
一、斥相命之术 既然上天时时处处都在命与人,"日日皆有天命",那么这个命就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东西.王夫之从这一思想出发,反对那种根据一个人出生时的生辰八字悬断吉凶的术数小道.这是王夫之在天命问题上值得注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70.
王夫之是宋明理学的总结者,也是集大成者,他对“孔颜之乐”也进行过比较详细的论述。本文正是通过阐述王夫之“乐”的思想,特别是他在《读四书大全说》一本中有关“孔颜之乐”的思想,进而归结出他的苦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