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87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99篇
社会学   2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20世纪90年代末在中国发生的“自由主义”与“新左派”间的论战,如今已经鲜有人提及。这一方面自然是因为当年双方论战的某些主题经过十余年的现实淘洗,早已风吹云散,不复当年的历史情境;另一方面则是双方对于改革30年来中国政治转型的一些基本看法的分歧到今天不仅没有得到弥合,反而越发加深,难以再有对话的可能。  相似文献   
22.
左派王学是阳明后学的殿军,这一将王阳明心学思想推向极致的思想流派,以良知现成无待、当下即是为立论的原点,并沿着心学自我成圣论的思想理路,将率性造命的狂者精神发展为带近代色彩的救世意识.这种精神开启了儒学史上一个全新的局面,并构成了儒学现代性转型的某种信号.  相似文献   
23.
24.
曾军  陈瑜 《社会科学》2007,(12):181-187
2007年度,文化学术热点中学术古今与思想中西的碰撞体现得非常明显。作为"第三次改革之争"的延续,"民主社会主义"之争关切到中国前途与命运的选择,十七大报告上,胡锦涛再次明确了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读书》杂志更换主编事件引起中国思想界的波澜,十年来思想界变迁引起各方关注;文艺学领域"审美意识形态论"之争随着钱中文的长文而告一段落,同时对从新时期到新世纪中国文学理论30年的总结和反思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德国汉学家顾彬2007年再次发难中国当代文学,全球化语境中的中西文学对话与交流仍显隔膜;以邓晓芒为焦点的"亲亲互隐"之争则突显了现代学术语境中传统学术资源的再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25.
关于新左派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状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左派思潮是当前影响大学生思想的主要非主流思潮之一,本文概括了在江西五所大学1271名大学生中的问卷调查结果,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6.
再伟大的人物也有穿开裆裤的岁月,大学者易中天亦如此。结识中天是30多年前,他在新疆兵团石河子150团当军垦战士,我在石河子一家工厂抡锤打铁,同在舞文弄墨,彼此便相互耳闻了。  相似文献   
27.
人无信不立,而当今社会普遍信仰迷失,诸多社会丑态均与此有关。如何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信仰,意义重大。王学,即明代王阳明的心学,其“良知”是信仰之本,“致良知”即是信仰,这对于弥补我们信仰空缺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28.
29.
斗争是贯穿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一生的主题,斗争思想也是列宁主义核心的理论构成。列宁斗争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内在逻辑,即在对马克思恩格斯斗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中凸显理论逻辑,在对俄国与世界革命实际的深刻思考和把握中呈现现实逻辑,在对形形色色错误思潮的坚决驳斥与批判中彰显实践逻辑。《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既是列宁重点阐释无产阶级政党战略策略的政治著作,又是其斗争思想的集大成之作,蕴含着无产阶级政党应当在理清内涵中明确斗争方向、在具体情况中选择斗争策略以及在真抓实干中提升斗争能力的重要思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进行伟大斗争,做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弘扬列宁斗争思想,在“两个大局”中把握局势和方向,在升华思想中提振信心,在人民立场中夯实根基,在辩证思维中运用策略,在实践历练中增强本领。  相似文献   
30.
九十年代以来借用新的"现代性反思"理论资源"重写文学史"事实上出现了三种研究向度,其中新左派文学史观的崛起特别引人注目。新左派以"现代性反思"的名义将1942至1976年间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指认为"反现代的现代"文学,并高度肯定这种文学及其主导性地位的合理性。本文分析了新左派文学史观萌发的语境并指出新左派的最大问题就在于他们对"反现代的现代性"这一概念毫无反思,对这一概念的内在纠结与困境毫无觉察,因此在概念的使用上陷入了一种典型的"大概念迷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