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53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彝族支系他留人历史上主要分布在今云南丽江市永胜县程海、良峨、六德等地,如今主要聚居在六德彝族傈僳族乡,现有人口5000余人。位于永胜县六德乡营盘村的他留人古墓群,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片数以万计的古墓群,系他留人四大旺族墓葬区,南部是程、海、蓝三姓家族墓地,中部是王氏家族墓地,汉语碑文大多记载明初中原、江南人滇屯兵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之史实。他留人程、海、蓝、王四姓,实为程海、良峨图腾崇拜之遗迹。伟人毛泽东祖先毛太华明初来到云南澜沧卫,屯戍在今程海南岸凤羽毛家湾,曾娶彝族他留人姑娘王氏为妻。  相似文献   
72.
张骁飞 《殷都学刊》2010,31(1):65-72
本文对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所属四明竹林王氏家族及其文学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文章从考述竹林王氏历代成员生平、人际网络、婚姻关系出发,概括总结了王氏家族的性格、门风、文学、文化成就,并对其与以王应麟为首的王氏家族文学形成、衰败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合理的分析。  相似文献   
73.
在20世纪70年代末,微观史学在整个西方史学界形成为一种独特的史学趋势,微观史学注意个别的、具体的事实,一个或几个事实,或地方性事件。较之西方微观史学成就斐然,名家辈出,著作宏富,研究中国历史的微观史学著述就显得拙陋和简单了。尤其《王氏之死》这样的精品之作,仔细品读,对于我们的史学研究深有裨益。  相似文献   
74.
并州自传说中的大禹始置,迄隋代终废,前后大约经历2 000余年。在这2 000余年中,并州辖地非一。由最初的天下十二州之一,到北周的二郡十县,并州的领域面积在不断地缩小。就今天的行政区划来说,古代并州辖地并非仅限于今天的山西。然自汉代始,并州辖地基本上是今天的山西。自汉至隋的700余年间,并州辖地儒学复兴,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儒学家,同时也出现了诸多的文学家。以王氏、郭氏、温氏和孙氏为代表的并州四姓的文学创作,促使了先唐山西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75.
《谷梁申义》是晚清学者王闿运的第一部经学著作.与历代"谷梁学"研究相较而言,《谷梁申义》在经学思想倾向、治经方法和价值取向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体现了王氏早期的经学成绩,亦对其以后的经学风格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高邮王氏的家学,以《尚书》研究为其发端。考证《尚书》文字,不是拿不同版本来互校,而是以小学为依据,判以义理之是非。解读《尚书》经义,没有采用传统的注疏或章句的方式,申述成说,而是针对前人的误释,另立新说。研究《尚书》虚词,除了分析句式,以例求义而外,因声求义之法随处可见。王氏能够超越前人,原因无他,在于其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7.
五代时期的闽国较其他政权灭亡较早 ,原因与宗教、方术与政治的互相影响有关。闽国依靠王氏宗族的力量而建立 ,由于多种因素 ,实行崇兴佛道巫教的政策 ,造成了一定的社会流弊。王审知之后的历代闽主日益迷信宗教和方术 ,甚至借用巫道方士的力量加强王权 ,与宗室集团对抗。激烈的政治斗争使闽国陷入内争而亡国。  相似文献   
78.
高邮王氏念孙、引之父子之治段氏《说文注》,要以宗段为主,然不妄立异,亦未改苟同.今于王氏著述中寻析明言段说之非者,索隐钩沉,晓然辨析.凡其所得,即伸未竞之意,至有所失,则力矫其舛讹.参酌先贤诸家之言,复引出土古物为据.综采因声求义,据形索义,群书互证之方法,洞合文字、音韵、训诂、校勘之真识.冀幸鳌清个中悬解,辨故籍之失解,考文字之源流.  相似文献   
79.
王蒙的《红楼梦》评论呈现出个性鲜明的特征:鉴赏与批评并举,体悟与活说贯通;生活经验与审美体验融为一体,思想观念与笔调文情汪洋恣肆。他敢于立说,自成一家之言。他的《红楼梦》研究能够根据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理予以“概念化”表述,并在体悟、阐释、批评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红学研究的“系统”。  相似文献   
80.
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是清代考据学家的卓越代表。与孔颖达的《左传正义》相比,王氏对《左传》的疏解较为彻底地打破了"宁言周、孔误,莫道郑、服非"的盲从与教条思想,能够从具体语境出发,"以意逆志",对杜注进行匡正。王氏进行考据的过程比较精密、严谨,能够有意识地运用逻辑规则。其资以利用的语境、文化因素十分丰富,事件发生的背景、有关的史实、事理之间的必然联系、礼法制度、风俗习惯等常常是王氏借以推断语义、解读文本的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