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王肃继承荆州学术玄学倾向,以驳郑为目标对儒家经典的重新阐释结果,往往有倾向于道家自然无为的政治哲学;其治经形式也是偏于义理发挥,解说简明赅要,在经学内部变革之中继续孕育着玄学思潮的萌芽。通过对王肃《孔子家语注》及其学行诸多抵牾之处分析,可以发现名教与自然的矛盾在王肃身上已有初步显现,他会通孔老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魏晋玄学统一名教和自然的中心课题;其对魏晋玄学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多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出土文献确可使《孔子家语》摆脱“伪书”的嫌疑,但书后的两篇“后序”仍有一些不可忽视的疑点.如“孔安国序”误将“诸子书”列入不禁之列,有违汉代人的常识;“后孔安国序”所载孔子家族世系与见于《史记》、《汉书》者有明显出入,且误将跟从刘邦征战的孔藂及其儿子孔臧拉入孔子家族;所谓孔安国之孙孔衍又不被其它文献载录,且其奏书不明西汉著述惯例、误解《别录》体例,这些错误与孔衍经学博士的身份太不相称.此外,王肃通注《家语》,却对两篇“后序”不置一词,在“序”文中也不提此书曾经孔安国整理,由这两点可以推测王肃其实没有见过两篇“后序”,它们可能是在流传过程中被附益上去的.综合各种情况,可以推测两篇“后序”可能是魏晋时期的王学拥趸伪撰的.  相似文献   
13.
对于《诗经》中蕴含的礼学内容,王肃多能提出与郑玄相左的学术观点,不乏较郑说更为贴合诗旨者。这些经注除了运用礼制仪文注解诗歌外,还有部分涉及对礼义的认识与理解,它们在不破坏诗境的基础上阐发己意,体现出相对独立的见解。郑玄阐《诗》以《毛传》为依据,王肃则随文赋义,以贯通诗义为基础;郑玄笺《诗》善于以刻板礼制阐《诗》,而王肃在使用礼书或礼学知识阐释《诗经》时也不妨碍诗歌人情气息的表达;郑玄注《诗》以宗毛为主,王肃则以宗毛为前提兼采三家诗说;与郑玄“以礼说诗”相比,王肃对《诗经》礼学内容的阐释往往能够融合诗义与礼义,在释放诗歌情志的同时也注重表现礼的内涵。对于《诗经》礼学内容的阐释,郑、王二说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形式。郑玄将《诗》看作礼的衍生物,以礼为主、以《诗》为辅,而王肃的礼学精神则展示出一种强烈的“人间属性”,更突出对人情的关怀与对现实政治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炎黄世界》2009,(6):45-45
孔子的太太是谁?恐怕许多人不知道。《论语》记载孔子的言行,没有一个字涉及他的太太。历朝历代研究孔子者甚多,也没有看到有谁专门研究过他的太太。第一个提供孔子信息的人,是三国时代的王肃。他在《孔子家语》中简略地写了孔子生平,有这样几句话:“孔子三岁而叔粱纥卒,葬于防。至十九,娶于宋之亓官氏,  相似文献   
15.
罗德君 《新天地》2013,(6):20-21
成都有一名84岁的老裁缝王肃中,本应安享晚年的他竟然到大学画室做裸体模特。这件事情被媒体曝光后,有人猜测老人一定是由于生活所迫,有人痛斥老人子女的不孝,老人的子女也和老人断绝来往。然而,王肃中却称自己当裸模很"幸福",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王肃在扬州和荆州两个地区生活了十八年,充分汲取了两个地区经学传统的养分,在他的注经活动中,求真正俗,敢于批评权威,体现了扬州之学的风格;广注群经,创建独立学派,继承了荆州之学的精神。王肃的求真思想,体现在对以往注经错误的纠正上,对荒诞神学的批判上。王肃经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恢复儒圣之地位,另一个特点是对经学进行义理方面的阐发,第三个特点是为现实所用。王学与郑学,并非此兴彼亡的取代关系,而是长期互补互争,矛盾共存。这是经学内部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于经学发展大有裨益。儒家经典中,不乏对自然、社会、人的理性思考,只不过今文经学将这些理性思考淹没在繁琐章句中。魏晋玄学家们把经学变成义理之学,王肃受玄学影响,也比旧的经学家和新兴起的郑学更重视义理方面的阐发。这就使得先圣们对天地人的理性思考被重新发扬光大。这是思想的种子,是南北朝隋唐吸收外来佛教的核心载体,是隋唐以后产生的理学心学的思想基因。  相似文献   
17.
东汉末,雄居汉代统治思想宝座二百余年的官方正宗学术的经学开始走向衰亡,经学的衰亡成为历史的必然,经学衰微的总趋势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但是从某一历史局部来看,这时候经学却出现一统的盛世,即历史上所谓的“郑玄时代”,这主要是因为以郑玄、王肃为代表的一批人对儒学改造与创新所作的巨大努力。  相似文献   
18.
王肃反对郑玄多用《三家诗》的做法,进一步抛弃了今文学说,为魏晋玄学抛弃谶纬学说开辟了道路。王肃反对郑玄所用古说,进一步从文学角度言《诗》,有利于恢复《诗经》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王肃变通古说,为当时的政治服务,为魏晋禅代作了理论宣传,其学说在西晋被立为学官。王肃有意和郑玄争胜,一方面,其多能发现郑玄解释《诗经》的弊端,有利于学术的争鸣和进步;另一方面,郑玄的合理学说没有得到王肃的认可,这就造成了《诗经》解释中的混乱局面。由于王肃没有用一种新的理论指导其经学注释,因此,他对郑玄的反驳没有一以贯之的标准,因此,在郑玄之后,王肃经学并没有真正取代郑玄在经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是政权大分裂的时代,在思想上佛、道教等宗教流行,玄学思想兴起繁荣,儒学中衰.但作为儒家学说重要组成部分的礼说却得到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为统治者论证政权合法性提供依据.这种情况在郊祀礼制中表现尤为明显.郑玄和王肃二人在郊祀礼说的某些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统治者在郊祀礼制的制定上于郑、王学说之间徘徊,取其利于统治的部分用于郊祀.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论语》注本甚多,究竟孰优孰劣,已难以缕述。王肃注“子不语怪力乱神”,见于《论语》的最早注本——何晏《论语集解》。王肃认为,“怪力乱神”系四件事情。“怪”是“怪异”,“乱”是“臣弑君,子弑父”,“神”是“鬼神之事”,这是大体正确的。然而,他将“力”解释为“若奡荡舟、乌获举千斤之属”则有待商榷,从当时的思想背景来看,应该将“力”理解为“武力和暴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