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2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526篇
理论方法论   113篇
综合类   1196篇
社会学   8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周扬文艺理论中的现实主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扬是我国现代以及当代一位具有特殊重要性的文艺理论家。周扬文艺理论中的现实主义问题 ,曾经被看作是他的整个文艺理论体系的核心。因此 ,为了认识他的文艺理论体系的特点 ,必须研究他的现实主义主张的特点。周扬的现实主义主张按其发展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周扬虽然 30年代就向中国介绍了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口号 ,但正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体现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特点 ,使得他的现实主义主张具备了自己的特点。建国以后 ,周扬致力于按照《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出种种解释和“规定” ,从而在文艺与政治关系的问题上 ,进一步确定了他的现实主义主张的特点。第二阶段 ,1 958年周扬对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口号的阐释 ,跟当时要在中国建设共产主义文化的认识是相联系的。它导致了现实主义的严重削弱 ,而“现实主义深化”的提出 ,正是对它的反拨。周扬的现实主义主张跟胡风、冯雪峰的现实主义主张的歧异 ,乃是对文艺与政治关系认识的歧异的一个集中的表现。第三阶段是进入新时期之后 ,周扬经过对 1 7年的反思 ,在现实主义问题上认识有所变化。他强调文艺与生活的关系 ,认为这在文艺的各种外部关系中是基本的、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2.
“十九世纪的第一部小说”——试论《诺桑觉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桑觉寺》是奥斯丁第一部成熟的小说。从现实主义、内容题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女性文学等角度来看,《诺桑觉寺》在19世纪英国小说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3.
王晋兵 《现代交际》2011,(3):118-118
"文革"以来的长期文化压制使艺术家的人性受到了极端的压抑,改革开放以后使得各种艺术思潮不断涌入,中国的油画艺术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在各种思潮的碰撞与融合中,中国的油画艺术始终是以具象这一基本线索在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4.
本文试图对本世纪20年代末到70年代里与政治革命发生了紧密联系的(泛政治化语境中的)现实主义思潮给予考察。“革命文学”中的现实主义选择是出于文化重建的需要,它浸染的浪漫色彩在根本上源于当时的浪漫文化语境。30年代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由于与其时的社会制度和政治意识形态错位,显示出了它的虚蹈性,一如当时的无产阶级文化实践在某种程度上的非自足和不成熟状态。至50年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具体操作方式,产生了一大批具有特定审美形态的作品。“两结合”的可能性与合法性则是因了当时的社会本质,同时又强化了这种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05.
美国作家福克纳对新时期中国作家影响巨大,尤其是在表现人性、血缘、历史、文化、时间的神秘方面.贾平凹、郑万隆、苏童、莫言、吕新都从福克纳的作品中汲取了创作的灵感,同时也融入了他们对突出中国乡土文化特色的可贵努力.因此,他们就创作出了充满神秘感的乡土文学,这样的乡土文学显然已经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风格的乡土文学了.  相似文献   
106.
本文论述了源于英国的澳大利亚戏剧本土化的嬗变过程,揭示了澳大利亚戏剧的特点及其成因,重点介绍了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剧作家、作品,并指出,直到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民族戏剧才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在对文学思潮概念以及有关的规律特点进行界定和归纳的基础上,主要从文的政治化和人的解放及其现代性两个方面对当代文学思潮演变轨迹作了梳理。文章认为:一度曾成为显学的文的政治化,尽管具有现实合理性和历史功绩,但其局限性却十分明显。正因此,它在1979年后出现减弱就具有很大的历史进步性。而文学一俟从政治化思潮中走出来,它就开始了以人的解放及其现代性为标志的转型。这个转型,具体又可分为两个阶段:1985年以前的属于转型发轫期,1985年以后的则可称为转型加速期。  相似文献   
108.
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现实主义文学在典型人物塑造方面的检视,指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要求和审美理想的规约下,典型人物的塑造各有其特点,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文章认为,从历时性看,30余年积累的经验,使对典型的塑造不论是在方法上还是在观念上都有所突破,走的是一条不断完善之路。典型塑造不断摆脱依附在身上的异己之物,走出概念化、公式化、简单化、类型化的阴影,向独立和丰富回归,从而寓示了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有效的创作方法具有的永不衰竭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9.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安全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安全理住房的探索一直是西方国际政治乃至当代西方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尽管立足点不同和共处对国际安全的前景看法各异,但所有的西方学者在探讨这样的问题:“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吗?”“如何使和平长存于世?”在现实主义者寻里和平意味着一段相对稳定的和平时间,而在理想主义者那里永久和平是人类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时代的 使得当代的安全问题研究了有了更为广阔的探索领域和研究对象,尤其是二战后的美国学者,从现  相似文献   
110.
新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经“伤痕”、“反思”、“改革”文学,至80年代末“新写实主义”出现, 到90年代中期,“新现实主义”登上文坛,表现出现实主义写作的魅力与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