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02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77篇
管理学   1613篇
劳动科学   76篇
民族学   188篇
人才学   324篇
人口学   36篇
丛书文集   3019篇
理论方法论   481篇
综合类   5561篇
社会学   1076篇
统计学   123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91篇
  2019年   214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270篇
  2015年   452篇
  2014年   836篇
  2013年   836篇
  2012年   858篇
  2011年   944篇
  2010年   881篇
  2009年   881篇
  2008年   990篇
  2007年   738篇
  2006年   667篇
  2005年   629篇
  2004年   452篇
  2003年   473篇
  2002年   399篇
  2001年   380篇
  2000年   267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林榕 《学术探索》2006,(6):62-65
本文阐述了人民陪审制度的社会价值,剖析了我国人民陪审制度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对重新建构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实践路径进行了构思与展望。  相似文献   
992.
社会效率与公平的选择是一个古老的难题,从政治经济学产生起到现在一直存在争论。争论主要包括非马克思主义学派与马克思主义学派之争,在实践中也相应存在两种做法。反思各种学派纷争与实践探索,无疑会找到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求的选择。  相似文献   
993.
本文通过对创新人才内涵的界定,分析了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的的三个层面,提出大学培养创新人才要从培养创新思维和塑造创新人格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94.
增强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素质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如何增强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目前一般的做法是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在这方面各个学校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状况从总体上看仍然处在不容乐观、不甚理想的境地,其症结在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压力和动力,这种状况又是由学校、社会、教师、学生以及课程本身的特点等多种原因造成的.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采取两手抓的做法,在继续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同时,有必要在考试方法上进行探索,借鉴英语四级考试的做法,那么,政治理论课教学就不难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995.
论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及实施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孟春 《学术探索》2007,(2):135-138
通识教育不单单是一种课程设置模式,它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境界,其目的是培养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大学提出通识教育目标,就是要纠正高校普遍存在的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弱的文化陶冶、过重的功利导向、过强的共性制约的弊病,是十分必要的。通识教育的实施要结合我国大学的具体情况,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通过实行学分制、主辅修制、弹性学制、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等途径来进行。  相似文献   
996.
我国社会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监督是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反腐倡廉、防止权力滥用的可靠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监督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其力度和深度不够,存在社会监督主动性弱,政府行为透明度低,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中国传统的"家天下"的国家观和权力观是造成这种现状的历史和文化原因,对社会监督存在认识误区,政治体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则是现实原因.  相似文献   
997.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方式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密切配合以及以个体自身的和谐带动并促进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具体说来,就是采取法制与德治结合、社会管理与自我规约并用、发展与治理并行等方式去营造健康的社会生态环境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与此相应地,人们应通过物质鼓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制度管理与人本关爱相辅助、正确处理社会转型期的人民内部矛盾、不断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人口比重、拓展与完善意识形态功能和作用等途径,去抵达社会和谐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998.
加快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和谐校园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也对高校的自身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必须着力营造一个和谐的育人环境,努力建设和谐校园,以实现高校自身又好又快发展和各项事业的永续兴盛.  相似文献   
999.
高校德育的渗透性教育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新形势下的高校德育 ,人们纷纷探讨新的方法与模式。近几年人们特别关注用渗透的方式进行德育教育 ,寓德育教育于潜移默化之中 ,在各方面渗透德育思想。因此 ,我们应从德育渗透性教育的概念、高校实施德育渗透性教育的必要性与教育途径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00.
实践与人的现实生命--对"生存论本体论"的一点辩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来 《学术研究》2004,3(11):46-51
“生存论本体论”是近年来国内哲学界不少学者试图从一个新的理论视野来深入阐发马克思哲学所作的一种具有较大影响的理论探索。本文以哲学史为深层背景 ,通过对实践概念与人的现实生命之间内在关系的探讨 ,着重阐述了“生存论本体论”的理论根据、主要问题、基本内容和根本旨趣。笔者希望通过这种有益的讨论 ,切实活跃和推动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