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3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535篇
理论方法论   59篇
综合类   790篇
社会学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91.
论程、朱天理、人欲之辨的合理内核及其价值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程、朱的观念体系中,人的一切正常合理的生理欲求因符合天理而得到肯定,超过正常合理之度的欲求即为人欲,亦即私欲,必须加以摈除。因此,天理与人欲之间的对立实质是公与私、正与邪的对立,就形而上的层面言之,“存天理、灭人欲”是一个包含合理内核的命题。然而,在实践层面,程、朱将名教纲常等伦理要求视为天理的真实内容和永恒表现形式,从而使这一极富合理性的命题变成吃人、泯灭人性的工具。从道德到非道德、合理到不合理的这一价值嬗变,并非程、朱个人历史和思维的局限性使然,而是整个儒家理论体系固有缺陷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92.
把“欲”与“情”密切联系起来研究,是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宋明理学把这个问题提到空前重要的地位,“理欲”是理学的一对基本范畴。理学在理欲问题上的保守性、狭隘性,对文学艺术起到钳制作用。朱熹对二程有所修正,他不满于别的理学家只说心性而不说情,自己用不少力气讨论情和欲,并且对人欲加以划分, 认为可以有“好的”和“不好的”之分,而不是象二程等人对欲一概否定。这就给人欲留下了一片得以存在、得以实现的空间,在理学严格拘管的背景下,这是一片很难得的空间。朱熹的一个贡献,是否定诗“序”对《诗经》“国风”里的大量情歌所作的政治影射的曲解,同时也是否定了程颐等人的阐释,而从“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的角度来解释, 为后人开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93.
本文探讨了冯梦龙“三言”中的人欲观与理学发展的关系,通过对理学“理欲之辨”和“三言”文本的双重解读,论证了“三言”中表现出的人欲观是辩证的人欲观,和王夫之等人的人欲观有前后辉映之处。  相似文献   
94.
浅析对朱淑真评价中的理学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朱淑真的总体性评价,现代学界都给予了很高的赞誉。人们公认,朱淑真是生活在特定时代、特定家庭氛围中,具有超卓个性的一位影响较大的女作家,其叛逆性格与作品都呈现出夺目的光辉。然而,自南宋以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她固然以女性作家独特的视角赢得了词坛声誉,却也招来了相当数量的贬抑之辞。在这褒贬之中,颇使人闻到一股迂腐的理学之气,笔者试就此问题浅抒拙见,以求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95.
周德刚 《理论界》2003,(2):102-103
一、理学体系中知行范畴的解析: 理学范畴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基本结构是人和自然,主体和客体的有机统一。它由理气论(天)、心性论(人)、知行论(中介)、天人论(结论)四个部分组成,整个体系从天开始,过渡到人,  相似文献   
96.
朱熹,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到中期的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全面继承了传统的儒家学说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和需求,将北宋末年已初具规模的儒家新学说“理学”理论与我国另一传统理论“道家”学说和西方(印度)传人的“佛家”学说融为一体,成为集儒、道、释学说为大成的“程朱理学”。  相似文献   
97.
熊赐履是清初孝感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亦是一位理学大家。本文认为,他的理学思想主要表现在重主敬、推崇躬行和“崇正黜邪”三个方面。熊赐履以朱熹理学的传承者自居,著书立说,大力弘扬朱子理学思想,竭力捍卫理学的独尊地位,在清代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8.
王建龙 《阴山学刊》2002,15(5):11-14
杨时以诚为核心,赋予诚意直心、忠信、自然随顺天道的内涵,反对私意,争胜急利之心以及权谋机巧,并将诚意上升为天道,以天道自然说明人道自然,其范围并未超出传统儒家论"诚"的框架.杨时的思想基点是儒家思想,他对佛的批评与认同都是从肯定儒家学说的意图出发的.杨时是儒家思想忠实的拥护者.  相似文献   
99.
和卫国 《兰州学刊》2006,(7):44-46,55
关于18世纪理学的发展,特别是理学与经世的关系问题,往往为人们所忽视。本文以理学官僚杨锡绂为引,试图对以上问题,以及理学与18世纪中国的发展走向等问题作出初步的回答。  相似文献   
100.
吕槽与关学     
萧陂 《船山学刊》2007,(4):87-89
吕柟是明代中期关中地区的著名理学家,长期以来,其学派归属问题在学界聚讼不断.本文从其生平与学术生涯的探讨入手,进而辨析了学界对关学概念的不同界定,提出应对关学作三层划分,吕柟虽然是关中地区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但其学不属于张载的关学学派,而来源于薛瑄河东学派之程束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