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72篇
  免费   370篇
  国内免费   79篇
管理学   800篇
劳动科学   20篇
民族学   156篇
人才学   167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3907篇
理论方法论   694篇
综合类   5911篇
社会学   646篇
统计学   101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220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229篇
  2015年   407篇
  2014年   659篇
  2013年   615篇
  2012年   793篇
  2011年   897篇
  2010年   907篇
  2009年   800篇
  2008年   1085篇
  2007年   910篇
  2006年   748篇
  2005年   728篇
  2004年   618篇
  2003年   498篇
  2002年   433篇
  2001年   354篇
  2000年   260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潘攀 《社科纵横》2005,20(3):117-118
文化的全球化是全球化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任何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发展要想真正游离于其外都不可能。但文化的全球化并非是各国、各民族之间真正平等的文化交流。如何在全球化时代应对文化交流中强势文化的挑战,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是其中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对中外文化交流进行历史的反思,吸取历史的教训,树立正确的态度,不失为一种良策。  相似文献   
992.
贺信民 《唐都学刊》2004,20(6):132-136
从生命本体论、生命认识论和生命价值论三个层次破读《红楼梦》"好了歌"及"解",分析曹雪芹文化反思意识生成的原因,检讨《红楼梦》语境中"他乡"、"故乡"概念的意义隐含,推究出曹雪芹诗性加神性的人生理想及对"人"的终极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993.
李颉 《社科纵横》2004,19(3):132
建构主义提供了微观认知教育活动的话语路径 ,本文借助建构主义的理论视野和研究方法 ,重新审视把握了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和知识创新使命 ,并且引入文化建构主义的一些观点 ,重新肯定教育对于人的主体地位的张扬和理性精神的培养 ,才是现代社会教育追求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994.
郑召利 《求是学刊》2004,31(4):28-31
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始终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重要内容,哈贝马斯无疑继承了这一传统.所不同的是,哈贝马斯并没有止于悲观性的批判,而是在反思现代性问题时,试图寻找走出现代性困境的出路,以达到重建理性之目的.  相似文献   
995.
支果 《社科纵横》2007,22(7):6-8
在我们这个日益技术化、物质化和非精神化的时代里,人文精神的失落、价值理性的式微,已引起有识之士的深深忧虑。人文社会科学地位和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应当如何正确认识其地位和作用,在高等教育中应当如何使其得到加强,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9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进入复杂多变的社会转型时期,其中单位制的变化在整个转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单位制原来得以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已经消失或正在消解,这种消解是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由以价值理性为主导走向以工具理性为主导的过程,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运行和发展的逻辑。  相似文献   
997.
吉登斯的风险思想及其理论,源于他对当代西方社会的“现代危机”的现代性批判和反思。他将风险置于现代社会的宏观背景中进行考察,并以此来反思和重构新的现代性。本文试图通过考察吉登斯对现代性后果的分析,探讨他有关现代社会风险的理论和观点。  相似文献   
998.
制度设计的前在预设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于一个社会来说 ,政治规则为什么有必要 ?或者简单地说 ,我们为什么需要制度 ?这是一个既是“已然”(经验性命题 )又是“未然”(思辨性命题 )的问题。需要从理论上追问和解析。本文通过“无赖原则”等八个方面的归纳与探讨 ,从多种视角透视了制度创制、制度设计的理论前提和客观价值意义 ,揭示了人类规则体系所特有的既基于人性又超越人性的文明特征 ,为政治规则与规则政治的内在关系的确立 ,寻求一种理论支撑点。同时 ,本文的研究也为完善政治学学科内容、裨补政治学学科这方面久已存在的阙失 ,提供了学术尝试。  相似文献   
999.
论德国哲学的神秘主义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林 《文史哲》2004,1(5):128-133
德国古典哲学以其深刻的思辨和晦涩的语言而著称,与前此的英国经验论、大陆唯理论以及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种德国式的思辨理性或辩证理性与中世纪以来的德国神秘主义传统有着密切的思想渊源关系。从艾克哈特的神秘的"心灵之光"到马丁·路德的内在自由的自我意识,再到雅各·波墨的深刻诡异的"神智学",都包含着一种在最高的神秘意识或认识中实现对立面的同一的思想,这种思想成为德国古典哲学中辩证理性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沐浴着思想解放的春风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发展、大反思时代.其时代意义的鲜明是不言而喻的,但笔者认为这场反思中同时也存在着很多误区.诸如"纠缠"马克思个别的只言片语;把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当作一般的考古学研究;普遍地存在着"两极式"思维;在形式上自觉不自觉地步西方马克思主义后尘;总是急于把自己的"学术"揉进马克思主义建立某种体系;等等.对此,我们有必要从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存在的误区梳理、整合出一个新的反思路向,使哲学真正的成为时代精华的精华,从而在新的实践面前为诸多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指导,指引路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