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58篇
  免费   383篇
  国内免费   86篇
管理学   771篇
劳动科学   22篇
民族学   226篇
人才学   153篇
人口学   24篇
丛书文集   3798篇
理论方法论   570篇
综合类   7469篇
社会学   657篇
统计学   37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50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298篇
  2020年   299篇
  2019年   291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226篇
  2016年   324篇
  2015年   462篇
  2014年   837篇
  2013年   659篇
  2012年   844篇
  2011年   934篇
  2010年   832篇
  2009年   837篇
  2008年   1007篇
  2007年   824篇
  2006年   736篇
  2005年   719篇
  2004年   618篇
  2003年   568篇
  2002年   487篇
  2001年   444篇
  2000年   329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三圈”理论视野的公务员考录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尔"三圈"理论是公共管理目标实现的理论框架.在该理论的基础上,我们以环境、用人单位和考生为"三圈"构架了我国公务员招录中的"新三圈"理论,分析我国公务员考录机制存在的主题问题和寻找解决途径,旨在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胡风的语言观是和他的以“主观战斗精神”为核心的现实主义理论相联系的。他把语言能否反映“活的生活样相”和“活的民族现实”作为评价语言优劣的标准,坚持作家对语言取舍的主观精神,坚持语言的现实主义精神。他认为民间语言(形式)或多或少夹杂着封建意识,因此反对对民间语言的过度迷信。胡风的语言观体现了他捍卫五四文学传统的精神,体现了他对“民间形式”(语言)相当程度的警惕。  相似文献   
993.
"立法正确"的神话诞生于近代西方工业化的扩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以"新国家学说"所主张的形式与内容相分离为理论基础。首先,它主张立法形式的正确性,要么将立法内容交由权力决定,使"恶法亦法"成为题中应有之义;要么认为内容出自形式,这纵然令人向往,但终究是个"神"的问题。其次,它假定立法内容的正确性,立法者不颁布"卑鄙的"法律,德国民族社会主义的立法实践,使这一假定成为彻底破灭的神话。"立法正确"的基本神话,可推出另外两个神话:⑴禁止法官造法和准确把握立法原意;⑵启蒙百姓懂法。同样,这两个神话也是永远不能实现的。文章还探讨了"立法正确"的神话破灭后之可能出路:一是人民的反抗权难题;二是法官如何以理释法。  相似文献   
994.
陈骙的《文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谈及文法修辞的专著,其价值是多方面的,本文从陈骏创作实践中运用多种积极辞格阐述相关的修辞理论,以评价他的积极修辞观;《文则》"虽以事出创造,不无瑕疵",但论及了语法、句法、辞格、文章、风格、文体等多方面内容,初步建立了大修辞学体系,体现了现代修辞学界所倡导的广义修辞观;陈骙虽是对《诗》《书》《礼》《易》《春秋》等静态书面语言的考察,但用动态的辩证的眼光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体现了动态的辩证的修辞观.  相似文献   
995.
从上世纪30年代以来,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一直是西方学术界致力研究的重大课题.国外的研究表明,要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必须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同时也必须加强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水平的经验研究.近几年,尽管已有专家、学者对我国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研究,但总体上讲,尚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另外,在引荐和借鉴西方比较成熟的证券市场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滞后"现象.这将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因此,本文按西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经验研究成果为主线索,对其理论发展进行系统性回顾,希望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的发展有所帮助.同时,就促进我国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6.
莎士比亚在张扬善的同时,也揭示善的毁灭;在颂扬和表现人高贵的理性的过程中,也展示了一幅幅人性堕落、情欲泛滥的画面,具体体现为前期创作中的各种非道德化倾向和中后期创作中无所不在的恶。这种展示表明莎士比亚是个“善恶一体”的人性论者。人性中的恶来自于哪里呢?莎士比亚戏剧所体现出的,并非完全如唯物论者们所说是社会历史的原因导致了恶,他对恶的展示也不仅仅只是为了揭露现实和批判社会。在他看来,恶源于人的自由意志。一方面,自由意志使人区别于禽兽而成为人,而另一方面,自由意志中的欲念又使人性中充满着各种罪恶。简言之,他认为恶是人性中固有的规定性。他的人性观体现了形而上的精神关注,是对人的有限性的辨证认识。  相似文献   
997.
笔者以沃尔泽对社会正义和平等的论述为基本线索,阐述了他与罗尔斯在一系列问题上所持观点的区别,认为在对正义(权利)的不同理解背后,实际隐含着他们对共同体、善、平等概念的不同理解和假设。沃尔泽认同一种价值-意义共同体,而罗尔斯只承认政治共同体;沃尔泽不承认有一个统辖所有社会物品(善)的社会基本结构,认为各领域应该是自主独立的,并因之不承认罗尔斯所谓的“基本善”,进而否定罗尔斯整个理论追求——基本善的分配正义原则——的意义。沃尔泽提出了“复合平等”论,而罗尔斯主张一种发展基础的平等论。  相似文献   
998.
文学本体观念的更新导致文学思潮的演变,进而影响创作原则、创作方法乃至题材、体制、风格以及批评理论的演变,从而完成文学理论范畴的系统转换,并最终影响文学创作时代风尚的变迁。唐代文学本体观念由“原道”、“言志”向“缘情”的转变,直接影响了唐代诗风的变迁。  相似文献   
999.
马克思自由观的三个环节与三个纬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问题只有从实践去理解,才会脱去其形而上学的外衣。马克思的自由观是现实的实践自由观,因为自由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获得的。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实践自由表现在对客观必然性认识的自由、实践观念活动的自由、物质实践活动的自由三个环节,而实践活动内在地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也即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人自身的关系三种关系。相应地,人的物质实践活动的自由也就表现在这三个纬度。  相似文献   
1000.
荀子是先秦思想家,他对语言有深刻的认识,他的语言观主要体现在《正名》中.从其名实关系论、制名枢要论、语词功能论、结构系统论及语言时空观五个方面来看,并与索绪尔的语言观作比较,可以看出荀子对中国语言学的贡献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