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1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150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3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10篇
理论方法论   75篇
综合类   933篇
社会学   181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1.
“内极才情,外周物理”是王夫之提出的关于诗歌创作的基本原则或理想,是伟大诗人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才情,意味着灵心巧手、文心笔妙。“内极才情”是诗人灵心巧手的艺术显现,是即物达情、文心独运、声情动人的艺术创造力的充分施展。物理,即万物之理、人情物理或人伦物理。“外周物理”意味着与物通理,理随物显,呈现神理,得写神之妙。“内极才情,外周物理”这一命题不仅适用于诗歌创作,而且适用于各类文艺创作;不仅符合古代文艺的创作实践,而且对当代文艺的创作富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语言学研究主要从事对有机体内部的研究和有机体与有机体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许国璋论语言”对此作了哲学上的探索。他辩证地回答了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的任意性问题 ;并就社会语言学和唯理语言学在理论上的分歧、价值、研究成果和应用作了更全面的论述与概括 ,对当前的语言学研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从许谦关于理与气及其关系、鬼神天地之功用与造化之迹、天理之命与气数之命的思想以及对佛老的态度等方面来论述了他的宇宙观,认为许谦的宇宙观基本上是继承、发挥和改造了朱熹的思想,但又具有融合朱陆思想的倾向,并且是朱熹理学向王阳明心学过渡的中介环节。  相似文献   
15.
理雅各英译儒经的特色与得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雅各英译儒经是汉学界和翻译史上纪念碑式的作品,理氏译本在阐释、翻译、注释、绪论、文体诸方面均有自己的特色,译者忠于原作、贴近原语、善为读者考虑;但理译也存在明显的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情、理、法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意蕴 ,在不同社会人际关系的互动和社会秩序整合中的作用也有所不同。从人的自然属性意义上说 ,情是本能的情欲 ,理是人独有的用以控制和调节人的欲望和行为的一种能力 ,法是人为了生存而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 ;从中国古代宗法伦理社会角度说 ,情是基于血缘的亲情及推演 ,理是血缘人伦之礼 ,法的积极含义等同于礼 ,消极的一面是刑 ;在现代法理社会中 ,法是基于人的主体性 ,实现人的尊严和幸福的规则体系 ,理则是人对自身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合理的设计和选择的理性 ,情则是作为人的自我实现、自我满足的情感体验和人性提升。可以说 ,情、理、法决定人的基本生活样式 ,三者作为人的共同属性始终是构成伦理体系的三个基本维度  相似文献   
17.
文化史研究表明,兵家谋略是中国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从思维方式上看,中国智慧注重整体、长于综合、追求统一的特点在兵家谋略中具体化为对“势”的关注和阐发。其次,从把握胜负因素动态平衡的角度理解,古典军事辩证法中体现中国智慧的闪光之点在于“因机而立胜。”再其次,中国智慧在人际关系调节、和谐方面的优长,在军事谋略中凝结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著名命题。最后,中国智慧重历史、重人事、重经验的实用理性,是古代兵家心目中最平实的致胜法则。  相似文献   
18.
王阳明的儒家经典诠释方法论,就是读者运用自己的“良知”,去与经典文本意义中体现出来的圣人的“良知”相交融。从了解经典文本的符号意义,进而了解经典文本意义中的“理”,最终达到对于圣人“良知”的体悟,实现自己的“良知”。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中的三个病题通过如下步骤进行修正:首先是借助反例质疑:其次,对原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进行修正和治理;最后给以严密的论证,使病题得到彻底治理.  相似文献   
20.
工夫或工夫论是宋明理学重要组成部分,工夫的中心任务是实现气质之心与绝对天理的统一.最重要的工夫是敬,敬以心理合一为分界线.合一之前的敬叫做未发之敬,合一之后的敬叫已发之敬.未发之敬,虚心以待天理,这便是涵养.已发之敬,便是不断地省察,从而巩固心理联盟.心理合一的工夫,又分别叫做笃信、立志、诚意等.敬而生信,在笃信活动中,人们将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道理,从而实现由外向内的转折.信以发志,在立志活动中,人们将对天理的认知转化为践行,从而实现由知向行的转折.这些转折活动,实质上是变化气质.诚意便是变化气质的工夫,诚意的内容是将不可靠的气质改变为可靠的气质,气质活动因此合理.人类行为因为符合天理而获得了合法性.心理合一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自然性生存转化为超越性的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