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2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11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199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即某种不依具体的环境、地域、社会体制、发展模式、意识形态为转移的走向。全球化意味着跨越地域、社会、政治与文化的疆界,将全球连接成一个整体的过程。现在,它已经成了当今人类社会的一种状况与基本特征,是人类在世纪交替之时的发展状况。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按其本身固有规律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在这个自然历史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因而,人类社会发展到我们称之为全球化的时代,也是生产方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体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2.
宗教道德·道德·人性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恒敏 《齐鲁学刊》2006,3(6):121-124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一经产生就以自己特有的社会功能对社会施加影响;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人性是人之为人的特性,主要是指人的社会属性。宗教道德、道德与人性的内容因社会关系的不同而不同,又在社会关系进步的基础上进行互补。  相似文献   
43.
意识是对存在的反映,空想社会主义只能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反映。2500年前的《礼运·大同》章不可能是空想社会主义的萌芽,学术界公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作《乌托邦》,也根本不可能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的文献之列。"现代空想社会主义"其实是指科学社会主义,它是攻击社会主义革命的代名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相依存、互为因果,而且同一种形式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不同历史条件、不同国情的各国中,其矛盾发展激化的程度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44.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奥康纳认为,由于传统历史唯物主义对"自然"理解的缺陷以及这种理解所造成的对于"文化"理解的片面性,导致"自然"在传统历史唯物主义中没有应有的位置,从而使它无法完成科学合理地说明历史的延续、变迁和转型的理论使命.奥康纳要用自然改造文化观念,用自然和文化改造传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重新理解自然、文化、社会劳动之间的关系,以此重构历史唯物主义,并使之真正成为面向人和自然、社会和自然之和谐关系的当代哲学.  相似文献   
45.
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福利国家的兴起,马克思主义哲学原本所具有的革命性也随之减弱和消退。为了重新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阿尔都塞展开了对《资本论》的激进政治解读。阿尔都塞通过回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理论"提示",寻找资本主义体系的先天"脆弱"点;通过续写《资本论》的"结尾",建构了新阶级斗争理论;通过发掘《资本论》的"政治实践",发现了"偶然相遇事件"诱导革命的可能性。阿尔都塞认为,被剥削阶级应该以资本主义体系的先天脆弱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及保障其再生产的国家机器——为革命对象,展开"新阶级斗争"和"偶然相遇事件"的双重革命策略。实际上,阿尔都塞并没有在马克思原有的自身逻辑延展上续写《资本论》。马克思在《资本论》的结尾处指出要追溯阶级形成的根源,而阿尔都塞的续写则是对阶级斗争和革命策略的描述。只有在深入挖掘阶级形成根源的基础上,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实际,才能真正激活《资本论》的洞察力和批判力。  相似文献   
46.
在《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一种批判性的研究》一书中,里格比基于对马克思大量论断的归类分析,判定马克思是一个“生产力决定论者”,即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解释了社会关系的性质,同时生产力的变迁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在里格比看来,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经验上,“生产力决定论”都是一种站不住脚的解释人类历史变迁的理论模式,并同时基于马克思的相关思想,提出了一种对“生产力决定论”的替代方案,其核心是强调生产关系在解释历史中的首要作用。里格比的解读对于我们全面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但其将马克思判定为一个“生产力决定论者”,并由此认为马克思同时持有两种“相互矛盾”的解释历史的原则,无疑是对马克思的误读。他的理论失误警示我们,确立理解马克思的科学方法论原则对于切中马克思思想的精神实质,无疑具有前提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7.
宋夏西北边缘分布着大量的蕃部族帐。北宋中后期,在汉地农业文明的影响下,这些蕃部地区的封建生产关系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本文主要讨论了其封建土地占有制及租佃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48.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 ,曾对生产力理论做过大量论述 ,尤其是结合中国实际 ,论述了中国革命的目的是为了扫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生产关系、中国一切政党必须用生产力的标准来判断和衡量其是否是中国社会的进步力量、中国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途径是走工业化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要把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作为考察一切问题的依据等一系列重要思想。考察和研究毛泽东的这些生产力思想 ,有助于我们今天加深理解江泽民关于“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49.
认为毛泽东关于生产力、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是绝对决定作用和相对决定作用的统一,这一统一实际上就是他的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并重的思想,但是在他那里两手只在理论上是统一的,在实践上却是分离的,因此一方面它对当代两手都要硬的现代化建设仍有理论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它也警醒人们时时提防理论与实践的分离  相似文献   
50.
为了加深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认识,需要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部结构上,联系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形态和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等诸方面去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