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9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401篇
劳动科学   20篇
民族学   39篇
人才学   65篇
人口学   16篇
丛书文集   1057篇
理论方法论   128篇
综合类   1420篇
社会学   97篇
统计学   111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261篇
  2001年   322篇
  2000年   211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71.
有很多研究提出,老年人的地位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而日益降低。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以及与此相伴的知识与生产力的专门化,老年人所拥有的适合市场需要的技艺和最新信息是比较少的,而这两者均可作为社会交往中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7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新疆和兵团时明确提出:"使兵团真正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其中,兵团要成为"先进文化的示范区"明确了对兵团文化的新要求和新希望,体现了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对兵团一如既往的重视但究竟什么是兵团文化,兵团文化的  相似文献   
73.
提出智能创新生产力概念及其理论模型,发现智能演进创新和非守恒规律及其作用原理,研究智能创新的核心生产力,即智能创新克服人的生理认知能力有限性与客观物质(能量)变化无限性之间的悖论,创造利用物质世界的无穷手段和能力,创造时间和空间,解决资源稀缺与社会需求矛盾;在此基础上发现智能创新自认知、自选择和自组织原理,破解著名的智能认知体系结构与优化代理体系结构(这是本文重要发现之一),研究智能创新的系统生产力,即智能经济相对于传统经济可以达到和实现理想的生产过程,使生产活动在开放的资源空间和动态系统中进行,虚拟智能的物理化使经济活动没有时空约束和资源稀缺约束,创新经济和社会的生产方式与组织形态.本文所提出的智能创新生产力理论模型,即智能创新的核心生产与系统生产力概念也为中国经济改革发展提出重要思考.  相似文献   
74.
本文从社会形态理论的前提出发,以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视域为主线,研究了马克思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即生产力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生产方式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和人的发展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以及三者之间的递进关系。生产方式视域以生产力视域为基础,但又不限于生产力视域,人的发展视域以生产方式视域为基础,但又不限于生产方式视域,从而得出马克思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的概念。一方面,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建立、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为我们准确全面地认识马克思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新世纪、新实践和新任务要求中国人重新准确地全面地把握马克思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75.
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犁耕的逐步推广、大型水利工程的大量兴建、精耕细作和土壤改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成了农业经济的飞跃发展;冶铁、采矿、金属铸造技术的重大突破,玉器、漆器、纺织、建筑工艺的革新改进,造车、造船、制陶、酿造、制革、煮盐技术的显著进步,促成了手工业经济的飞跃发展.一部战国经济史雄辩地说明,科技是战国社会生产力的第一要素.  相似文献   
76.
资源能源耗竭、环境污染严重、生态退化失衡和公众工业病蔓延是经济新常态下生态文明建设亟须解决的问题。突破瓶颈,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必须转变生产方式,发展生态生产力,这是治本之道。为此,应把工业文明的生产目的理念、生产力理念、生产要素投入转变为生态文明的生产目的理念、生产力理念、生产要素投入,建立生态生产力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77.
该文简要分析兵团农业发展,验证兵团农业生产力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且存在示范基础;以新疆玛纳斯县域及周边团场为例,分析兵团农业生产力对县域内各乡镇农业生产发展存在的示范效应,发现团场与地方乡镇距离越近、生产能力势差越大、团场与地方乡镇在该领域内合作越深,示范效应越明显。这种示范效应可具体分为地理势差效应和社会沟通效应。该示范效应的传播路径是以县域内团场为示范源,通过兵地合作、现场观摩学习、参与地方农业推广项目、冬季交流培训等渠道向地方农户传播。  相似文献   
78.
赵磊 《天府新论》2012,(6):37-41
马克思不但强调"存在的决定作用",而且也非常重视"意识的反作用";马克思虽然坚信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但并不否认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反作用";马克思当然是一个"历史决定论者",可是他从来也不轻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毛泽东与马克思并无本质上的分歧,可是有人总要把毛泽东与马克思对立起来,企图用毛泽东来否定"存在决定意识",为历史唯心主义和"唯意志论"辩护。这不仅是对毛泽东思想的严重误读,而且也只能是一厢情愿。  相似文献   
79.
韩世雄 《中国扶贫》2016,(20):50-51
10·17"扶贫日"前一天,科技部扶贫办公室与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在北京会议中心联合举办了"2016年扶贫日减贫发展论坛科技扶贫平行论坛".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范小建出席论坛并讲话.他认为,扶贫先扶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和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80.
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论断,其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最终必然导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化;其现实依据是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需求逐步凸显。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体现了主客体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一转化要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聚焦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从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