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67篇
  免费   402篇
  国内免费   117篇
管理学   785篇
劳动科学   76篇
民族学   278篇
人才学   218篇
人口学   63篇
丛书文集   3994篇
理论方法论   725篇
综合类   8823篇
社会学   1612篇
统计学   112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318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341篇
  2020年   400篇
  2019年   325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246篇
  2016年   380篇
  2015年   621篇
  2014年   1267篇
  2013年   971篇
  2012年   1048篇
  2011年   1243篇
  2010年   1242篇
  2009年   1172篇
  2008年   1462篇
  2007年   1022篇
  2006年   856篇
  2005年   688篇
  2004年   582篇
  2003年   424篇
  2002年   439篇
  2001年   394篇
  2000年   283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高梓梅 《南都学坛》2006,26(4):46-49
道教的消灾祈祥法术在文学巨著《红楼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贾府,无论主子或奴婢,有的佩戴护身符欲消灾避祸,“仙寿恒昌”;有的炼丹烧汞欲升为神仙;有的打醮设道场欲解除冤孽;有的作法欲诅咒他人等。然而,那些欲消灾者病缠身,欲成仙者命早亡,欲害人者先害己,落了个烟消云散的悲惨结局,无不笼罩着浓重的“悲凉之雾”。撩起悲凉的雾纱,可以窥探出曹雪芹对道教“助教化”无望又找不到“补天”良策的彷徨苦闷心情。曲曲悲歌实际是曹雪芹对道教信仰及其法术失灵的形象化宣泄和标示。  相似文献   
72.
冯猛 《今日南国》2006,(9):36-37
弟弟因遭遇情感创伤离家出走,8年来不与家人联系。当他得知哥哥生命垂危时,心中冰封已久的亲情突然复苏了,他鼓足勇气,毅然辞去待遇丰厚的工作回到老家,为哥哥捐肾!他的所为不仅挽救了哥哥的生命,而且也挽救了自己,让他的生活有了新的开始……弟弟离家出走哥哥苦寻无果这对亲密的兄弟,哥哥叫张远华,弟弟叫张远清,重庆  相似文献   
73.
本文从水彩画的水韵、色韵、笔韵、纸韵以及趣味之韵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水彩画的艺术韵味。特别是对水韵、色韵、笔韵三个方面详细的介绍了透明水彩画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4.
《二十四孝图》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孝子的典范故事,作为华夏民族的优良传统体现出中国独特的人文精神,我们需要为此发扬光大。但需要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重新审视这种历史沉淀物,使其更好的体现民族品格。  相似文献   
75.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是一篇专论艺术构思与想象的著名论文。其“神与物游”说,实即形象地阐明了“心物交融”的过程,开启了形象思维理论的先声;而形象思维的结晶便是“意象”,即“人心营造之象”,作者要像“窥意象而运斤”的“独照之匠”那样,迅摄意象,运笔于纸。而意象的酝酿与定型,其必不可少的前提又“贵在虚静”。“虚静”是对创作之前的作者必须保持境静与心静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76.
从生命美学探讨生命教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青少年的生命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展现出未来的希望与辉煌。而现实的教育主要局限于让认知和理性取代了生命的存在,往往忽视关注青少年的心灵世界。从生命美学探讨生命教育,实现生命本真的教育。  相似文献   
77.
生态美感是人类对一种新的审美对象的认识和欣赏,这种认识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是美感的更高级的层次;它是人类对自然界生命活力的认识和欣赏,是对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平等、和谐、共生的认识和欣赏,是对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的认识和欣赏,是美感达到的一种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78.
胡寅(1099-1157年),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胡寅原系胡安国之兄的儿子,后为胡安国收养.经其父胡安国精心调教,潜心于学.后以北宋宣和进士甲科及第,并步入政坛.从政后临靖康之难,为政主抗金复仇,誓不言和.因投降派秦桧当国擅权,乞致仕,归湖南衡山治学.后复出,绍兴二十七年卒,谥文忠.胡寅的学术著包括<崇正辩>、<读史管见>等,另辑有<斐然集>,均是研究其思想的主要文献.  相似文献   
79.
感受生命     
“你有什么样的情怀,你就有什么样的处世方式;你有什么样的期许,你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这是在《素质教育博览》的“十字路口札记”里看到的一句话,深有体会,深有感悟。自从实施生命化教育后,我的整个心态改变了,关注的焦点也在不断转变。对于学生的“犯规”,我更趋于平和了,而我自己也经常在课堂上“犯规”。我更多的是在感受孩子的美、纯、真,可以说是生命化教育使我用生命在感受孩子们的生命。《画风》一课,课前我先布置学生去“找风”,然后在课堂中进行交流。刚开始时,学生交流的内容局限较大,虽然从他们的回答中可以感受到学生还是用…  相似文献   
80.
一、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是迫切要求,企业各级党组织在近几年切实重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改革的稳定提供了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促进了企业目标的实现和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但另一方面,在一些企业和部门,思想政治工作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自身优势和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