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35篇
  免费   286篇
  国内免费   120篇
管理学   780篇
劳动科学   64篇
民族学   241篇
人才学   246篇
人口学   65篇
丛书文集   2793篇
理论方法论   524篇
综合类   7088篇
社会学   1489篇
统计学   151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15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252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420篇
  2014年   878篇
  2013年   826篇
  2012年   929篇
  2011年   1103篇
  2010年   1093篇
  2009年   1011篇
  2008年   1371篇
  2007年   881篇
  2006年   692篇
  2005年   584篇
  2004年   455篇
  2003年   345篇
  2002年   357篇
  2001年   301篇
  2000年   246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美国哲学家古普塔提出了"真理修正理论",试图修复克里普克建立在强克林三值逻辑基础上的不动点理论的缺点,进一步说明"真"概念在自然语言中的用法,从而成为解决语义悖论之语境迟钝进路的最重要代表。该理论的关键是承认"真"是一个循环概念,并依据循环定义提出修正规则,用修正规则来阐明"真"概念的实际使用。在分析真理修正理论所受到的批评与辩护的基础上,运用RZH解悖标准辨析可以表明,该理论进一步研究的焦点在于其作为一种解悖方案的"非特设性"哲学说明,特别是"真"作为一个循环概念这一前提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2.
跨文化意识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并且成为一个研究热点,但是国内对于跨文化意识的研究仍然处于较为散乱的状态。为了对跨文化意识形成一个更为准确的理解和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从跨文化意识的概念解析、模型构建和培养策略方面进行探究。文章分析认为跨文化意识应该定义为个人对影响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此定义出发建立了一个动静结合的模型以阐明其内涵;最后明确了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目标、途径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遗产有生命,其理于传承。无论汉语还是西文,遗产都有延续和传递的意思。西文之遗产(heritage)与继嗣(heritance)同根。汉语中"遗"有"遗留"的意思,而"产"与"生"同义,强调"生生不息"。今日之遗产事业,边界范畴骤然扩大,赋予遗产更加多元的生命现象和更为多种的生命样态,从山西介休后土庙的生成衍化可以看出遗产的形态、形式、符号、意味、价值、展示、阐释等多种"再生产"方式,大大超越了人们既往对遗产的认知。  相似文献   
14.
曲别针1867年,美国人塞缪尔·费伊为曲别针申请了专利。最初它是三角形设计,后来被1894年首次做广告宣传的宝石曲别针打败。曲别针曾把一叠纸非常完好地捆束在—起超过100年。橡皮筋橡皮筋是英国最伟大的发明之一。1845年,斯蒂芬·佩里为它申请了专利。从此以后,世界各地的邮递员们就深爱上了它。英国皇家邮政现在依然使用红色橡皮筋捆绑信件和包裹,目的是便于查找,即便它们掉落也容易被发现。  相似文献   
15.
环境软实力即环境能力对地球生命和人类生存所发挥出来的柔性滋养与再生功能。不断加速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因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导致了环境能力衰竭、环境软实力丧失。恢复环境能力、提升环境软实力,就是通过对环境的作为和不作为之双重方式,使其重获滋养地球生命和人类生存的再生功能。恢复环境能力、提升环境软实力,应接受层累原理、突变原理和边际效应原理的引导,并在此基础上遵循共互原则和惟生命原则。其具体的行动落实,就是既尊重自然、生命、事物的本性而不作为,又要在必要的作为中担负起对环境的维护责任。  相似文献   
16.
具身认知本质上是大脑对多模态信息的加工过程,因而图像等异质模态与语言一样,可直接参与隐喻的认知表征。重新检视隐喻的表征过程,发现多模态隐喻的具身表征涉及形式表达、概念及认知情境三个不同的维度,因此"身体"在认知中的作用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感官"体验可在形式表达层产生知觉仿拟效果,影响多模态隐喻的识解方向;依托多样化的形式表达,"身体结构"通过"取象赋形"的认知操作偏离其原有意义而成为另有所指的表征符号;"场景"则在与身体的互动中形成认知语境,进而赋予符号新的所指内涵。  相似文献   
17.
生命本身是一个随机事件,并不具有高尚的意义。进化的结果使人类可通过工作、家庭和人际关系等给予自己的生命以意义感。当我们的生活方式使脑内奖赏系统获得刺激,就会带来生命具有意义的感受,这种感受给人带来更好的生存机会。生存的欲望是一切生物体最具特征的属性,一些精神疾病患者缺乏这种欲望。自杀主要发生于精神疾病患者,它并非是基于自由意志的行为。抗精神病治疗和适当的社会交往可以预防自杀。由于不同个体有着不同的大脑,人们的生活方式就应该去适应各自大脑的特征。只要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对他人造成过多的伤害,政府就应该允许和保护人们自由地按照各自的方式生活。  相似文献   
18.
19.
20.
少年司法制定概念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少年司法制度的发展状况是衡量一国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少年司法制度自诞生以来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但是,迄今为止关于什么是少年司法制度却仍然存在诸多分歧,这种状况已经影响到少年司法制度的发展。要给少年司法制度下一个准确的定义至少应该考虑以下三个因素:一是既要反映少年司法制度的发展现状,也要体现少年司法制度的发展趋向;二是既要体现国际社会对少年司法制度的通常理解,也要反映出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特色;三是要与司法制度的基本含义相符,反映出司法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因此,少年司法制度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和司法性组织应用法律处理涉及未成年人的诉讼案件和非诉讼事件,以保护和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专门司法制度,它是这些机关和组织的性质、任务、组织体系、活动原则和工作制度的总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