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2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5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文章采用一种熵值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组合式多元统计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区域生态效率.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生态效率分布呈现由东向西梯度递减的不均衡性,同时全国及区域层面生态效率水平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2.
中国区域生态效率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2006年中国29个省际截面数据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评价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的差异性.进一步以区域生态效率评价值为因变量,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环保资金投入,环境政策及产业结构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并依据研究发现,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3.
文章从社会、产业、环境和发展支持四个角度建立了体现生态特征的产业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方法对江苏省产业生态系统2002-2013年12年的发展轨迹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了系统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04.
基于2005-2016年间长三角地区江、浙、沪、皖市级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研究该区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城市生态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与“时间惯性”,空间溢出效应十分明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空间上对区域生态效率产生抑制作用,两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其中,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周围城市的生态效率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长期来看,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够提升本地区生态效率,而低端生产性服务业的过度集聚则会抑制生态效率的提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生态效率的影响与城市等级规模有关,在特大城市中,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以显著提升城市生态效率;而在其他类型城市中,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生态效率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5.
基于生态承载力的工业园区生态效率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春友  孙源远 《管理学报》2009,6(6):751-754,766
提出采用生态承载力方法计算工业园区的生态效率,并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研究了工业园区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助于发现工业园区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和环境不相协调的问题,能为工业园区管理者制定园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6.
从石化企业绩效评价理论出发,构建经济、资源、环境三者综合的企业相对生态效率评价C2R和BC2模型,对大庆10家石化企业进行企业间相对生态效率评价,测算各石化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生态效率,对企业规模效益、技术效率进行差异性分析,对生态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验证评价模型以及影响因素的合理性,旨为石化行业管理者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07.
西部地区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 ,并且它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这就决定了西部开发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 ,着力于建立以维护生态经济综合平衡为目标的生态经济。税收作为经济杠杆 ,在西部开发中的作用无庸置疑 ,特别是在如何促进西部理性开发过程中 ,税收生态效率日益受到理论界重视和推崇。本文即是在实现西部理性开发这一认识前提下研究税收生态效率原则 ,并在利用税收生态效率促进西部生态经济的建立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8.
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到了需要深化的阶段.本文运用生态效率的概念揭示循环经济的减物质化本质,通过对生态效率的情景分析,指出适合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C模式),最后结合上海的有关实践,提出循环经济的具体实施维度.  相似文献   
109.
经济的增长使我们需要从关注资本和劳动生产率到关注资源的生态效率。发展以生态效率为本质的循环经济,提高生态效率有助于减缓经济增长中出现的环境问题,以使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0.
构建衡量生态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采用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的超效率DEA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及上中下游2003—2013年生态效率进行评价,并测算了生态效率差异性及收敛性。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生态效率总体平均水平较高,下游生态效率高于平均水平,中游和上游低于平均水平;生态效率区域差异性显著,省际间差异均明显高于上中下游间差异,但差异性趋势减缓;长江经济带层面生态效率σ收敛大体上呈现出“总体收敛,局部发散”的特点,上中下游区域呈现出生态效率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这表明长江经济带存在生态协调发展的有利环境。经济“新常态”下,应该更加注重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进程,让下游区域高新技术向中、上游区域转移,各省市应结合自身生态效率发展状况特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缩小区域间生态效率差异,促进生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