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12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18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78篇
社会学   19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郑继娥 《殷都学刊》2008,29(2):19-22
利用新的研究成果和考古发现,对甲骨文祭祀卜辞中的牲品类别以及分布可作更详细地归类分析。参照少数民族保留的古习俗,对“牢”的性质及在祭祀中的特殊重要的地位可作补充说明,还对牲品的祭祀方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2.
甲骨卜辞中的"■陮",系指用石头垒成的军垒;"稂三陮"、"■四陮",分别指第三处、第四处用石头垒成的军垒。  相似文献   
33.
甲骨卜辞中常见的“动词+有+名词”(V有N)结构,以前很少讨论。本文试图从语法、语义、语用的角度对“V有N”式(一些特殊现象除外)进行初步的探讨,认为“V有N”是个动补式的复合结构。  相似文献   
34.
通过植物形态学与文献资料的相互印证,认定甲骨文“■”乃隶书苡,为薏苡野生种的文字形式,它与甲骨文“■”即共同组成薏苡属的两个物种,并用“■”即■以字归类之。这是世界上首次关于栽培种和相应的野生种并进而提出生物属的文字记录。  相似文献   
35.
刘季富 《殷都学刊》2004,(4):111-112
安阳殷墟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一件盛事 ,并由此诞生了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问———甲骨学 ,它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的转型。一个世纪以来 ,甲骨学研究在几代学者锲而不舍的努力下 ,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甲骨从被发现开始 ,就受到普遍的重视 ,全国许多有关学者都投入了考释研究 ,日本和西方人士也很快参加进来 ,使甲骨学形成有国际性的学科。”[1 ] 据宋镇豪、常耀华两位先生在《百年甲骨学论著目》一书中的统计 ,截止于上世纪末 ,中外甲骨学者有 3833人 ,论著有 1 0 946种。[2 ] 在这众多的学人当中 ,河南大学…  相似文献   
36.
于海广 《文史哲》2003,(4):18-18
2 0 0 3年 3月 ,由山东大学等单位主持发掘的济南历城大辛庄遗址出土了商代甲骨文 ,引起学术界乃至社会上的广泛关注。 4月 7日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东方考古研究中心邀请国内部分知名学者召开座谈会 ,对大辛庄甲骨文及有关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多数学者认为 ,大辛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殷墟之外发现的唯一的商代卜辞 ,它的出土 ,在甲骨学史上具有界标意义。鉴于此次发现意义十分重大 ,《文史哲》编辑部率先发表有关材料 ,并与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共同组织了“大辛庄甲骨文与商代考古”笔谈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7.
说“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骨卜辞的“”字,学者们对它的释义有些是正确的,但对字本身的解释却有问题。本文认为“”字应当是“至”的古写法,青铜器铭文可以证明。卜辞两个干支中有“”,表明两日是前后相连接的。  相似文献   
38.
工程图是现代工程设计、施工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把三维物体平面化、符号化的方式,这和甲骨文取象目的不谋而合。因为甲骨文的“象”绝对不是简单地依样画葫芦,其间已经包容了大量抽象化、理性化的非写实符码,已经汇入了使用者的认识模式和认知手段,也就是说,古人在自觉与不自觉中运用了现代工程图学原理。  相似文献   
39.
刘以焕 《北方论丛》2001,(6):109-111
甲骨文的发现迄今已一百年,因甲骨文之发现,甲古学由是创建,并已成为一门显学。治甲骨学之中坚五氏同“堂”;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号彦堂;郭沫若,号鼎堂;饶宗颐,号选堂。从世界范围审视,19世纪系破译古文字与释读其文献之前弘期;20世纪则是破译古文字与释读其文献之辉煌期,亦即治古文字这之辉煌期。  相似文献   
40.
甲骨文中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成的六十甲子来纪日。有时 ,也单用天干来纪日 ,但很少单用地支纪日的 ,常玉芝《殷商历法研究》第一次对地支纪日的例句作出了详细分析 ,但该书还存在一定的遗漏。本文对《甲骨文合集》等 6种著录书中所收的 6 6 0 0 0多片甲骨刻辞作了穷尽性的调查 ,对地支纪日进行了一些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