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48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7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8月10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将在全国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5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8市开展低碳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研究编制试点省和城市低碳发展规划,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降低碳排放强度。而这5省8市不约而同地都把眼光投向了对减排和新能源产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电动汽车领域。  相似文献   
123.
有限的需求规模是制约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促进市场培育是电动汽车产业演化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分析汽车产业网络效应的特征及其存在性基础上,利用ABM框架构建了异质性厂商和消费者的决策模型,模拟仿真了网络效应下汽车产业演化的基本过程和市场需求的分布演化特征,进而讨论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电动汽车市场培育的差异化作用.结果表明:汽车产业中既存在着与用户规模有关的直接网络效应,也存在着与配套基础设施有关的间接网络效应;在汽车产业的演化过程中,传统汽车始终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十分有限;空间分布上,电动汽车市场需求呈现出"分散—集中"的态势;充电设施建设通过增强网络效应有效地刺激了消费者购买,其政策效果在电动汽车需求分布由分散趋于集中的阶段体现出来;与全局建设相比,局部建设依靠提高特定区域充电站的密度集中强化网络效应,从而增加了潜在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动力,加速了电动汽车市场需求规模的扩大.  相似文献   
124.
125.
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是实现能源结构优化、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而具有波动性出力特征的可再生能源大量增长会对电网平稳运行带来挑战;同时,随着电动汽车快速发展,大量电动汽车接入电网,也具有危害电网安全运行的风险。因此,如何统筹考虑可再生能源出力特征和电动汽车充电特征,设计相关政策机制实现电动汽车发展和光伏发电发展的有机结合是本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和私家车、出租车、公交车出行特征数据,通过集中控制与电价策略两种控制手段研究了如何优化电动汽车充电行为、平滑电网负荷;并进一步分析了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如何与分布式光伏出力相协同。研究结果显示:合理价差的分时电价策略对调控电动汽车充电行为、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消纳具有重要作用;但过高价差的分时电价策略,则会对充电进行“过度优化”,不利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消纳。此外,基于智能电网的智能充电技术集中控制手段,可以有效促进电网的削峰填谷,并且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的促进作用要优于分时电价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26.
相比于燃油汽车而言,共享电动汽车具有排放低,能耗小的优点。然而城市中心区域共享电动汽车有限的停车泊位阻碍了共享电动汽车的出行需求。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城市中心区域的办公建筑物附近建立毗邻居住区共享停车位作为共享电动汽车的补充停车网点的可行性;其次,提出了以"共享电动汽车+共享停车位"(Shared Electric Vehicle+Shared Parking, SEV+SP)相结合的方式,作为早高峰私有小汽车和公共交通出行的一种补充方式,并基于瓶颈经济学探讨SEV+SP新出行模式的定价将如何影响社会效益、交通拥堵和系统交通排放成本。最后本文设计案例分析综合考虑社会效益和系统交通排放成本时,共享电动汽车时变租赁费用和共享停车费用的最优组合定价,以此为SEV+SP新出行模式提供定价依据。结果建议综合考虑社会效益和交通排放成本时,应设置较低的共享停车费用和较高的时变租赁费用;建议管理者在鼓励SEV+SP出行模式时,应充分考虑交通系统的拥堵压力,从减少交通排放的角度,应选取较小的权重指标。  相似文献   
127.
128.
轮毂电机驱动电动车作为分布式驱动的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对于缓解能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轮毂电机引入轮毂时,其平顺性会恶化。为解决轮毂电机电动汽车平顺性问题,建立了考虑座椅、车身和簧下质量振动特性以及主动与半主动悬架时间迟滞因素的三自由度轮毂电机电动汽车的1/4车模型,并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对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通过主动悬架进行垂向振动控制。在此基础上,对轮毂电机驱动电动车在随机路面与减速带路面下行驶的情况进行训练,进而对其训练案例的控制效果进行测试,并将之与被动悬架和天棚阻尼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进行对比,最后对轮毂电机驱动电动车在随机路面的基于深度强化学习主动悬架控制策略进行泛化能力测试。结果表明,对于训练与泛化测试案例,针对轮毂电机驱动电动车的垂向振动控制,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主动悬架控制策略所产生的控制效果均优于被动悬架与天棚阻尼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29.
政府的各类激励政策(如补贴、免费牌照等)对私家电动汽车的扩散起着重要促进作用.激励政策在逐渐退坡,这对私家电动汽车扩散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考虑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态势,什么样的退坡机制较为合理?本研究以上海为例分析这些问题.本研究基于技术生命周期的概念,利用专利数据分析电动汽车技术成熟度的动态变化,同时厘清促进私家电动汽车扩散的重要因素及其之间的因果联系和反馈环路,在此基础上构建私家电动汽车扩散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与以往模型相比,该模型的主要创新点是考虑了技术成熟度的动态变化和激励政策退坡.本研究以上海电动汽车扩散为案例.得益于免费沪牌等激励政策,上海已成为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城市之一.本研究利用上海电动汽车历史销售数据校验所构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该模型模拟不同激励退坡机制下上海私家电动汽车的扩散场景.研究结果可为电动汽车激励退坡机制的制定提供参考,也可为电动汽车生产厂商提供未来市场发展趋势的展望.  相似文献   
130.
电动汽车废旧电池处理问题是目前各国政府和企业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通过对废旧电池逆向供应链系统中的企业内部回收和再制造行为进行能力计划分析,利用系统动力学结合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的认知行为理论,研究相关社会因子对消费者接受再制造电池行为的影响。从消费者行为角度进行分析,得出不同情境下的企业回收和再制造能力策略;同时政府和电池企业需在早期阶段鼓励和引导消费者使用再制造电池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