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7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62篇
社会学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21.
技术创新的人文化,是对传统技术创新理论的一种新的诠释。它要求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全面引入人文思想,以人为本,既要考虑技术对人、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又要保证技术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确保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现技术创造商业价值的同时,又能创造人文价值,最终目标是协调人类发展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健康、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2.
人文素质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人文学科的教学要打破原有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建立起与社会发展同步的教育思想和模式。大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整个人文素质教育中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和作用,在实现人文化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3.
试图从哲学视角探析技术创新的实践形态,提出技术创新人文化思想,从其理论和现实的必然性 出发,阐释技术创新人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4.
因为儿童精神及其文化的人文性特质,儿童教育的人文化不仅是一种现实的文化需求,更是儿童教育的永恒命题。儿童教育的人文化表现为儿童教育的人文性精神和人文性精神的儿童教育两个方面。儿童教育的人文性精神体现为对于儿童作为人的精神世界的观照与尊重,而人文性精神的儿童教育则是以培育、释放儿童的人文性精神为宗旨,并有形式上的学科教育和实质上的教育过程两个层次。儿童教育的人文化在其根本上实现于教育活动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5.
戏剧家关汉卿和近松门左卫门在中国和日本戏剧文学史上的地位与莎士比亚在英国戏剧文学史上的地位几乎等同.他们两人在戏剧创作技巧和内容取材上也存在不少相似之处,本文主要以两人创作的以"妓"为主人公的爱情戏剧进行初步探讨.通过对关剧的"士妓恋"和近松门剧的"町妓恋"题材的分析和比较,揭示在创作的社会历史背景、命运抗争主体以及结局处理方式等方面,所反映出的民族文化与社会历史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6.
刘阳 《晋阳学刊》2005,(4):126-127
现代社会已经逐渐从工业社会步入信息社会。通过对网络形象设计产生发展的时代背景进行研究发现,虽然基于互联网的形象设计有着诸多的优势,但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对当前我国网络形象设计存在的文化缺陷进行分析,可以得出重构和强化网络形象设计人文化内涵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27.
远古时,塞人活动于昌吉地区,迄今还发现各种塞人文化遗迹。例如:著名的康家石门子生殖崇拜岩画,米泉、阜康太阳图岩画、吉木萨尔石堆墓和鹿石。木垒博斯但戴高帽人物岩画,并出土兽纹青铜器和石祖等。据专家研究:古代木垒人已存在蒙古人和欧洲人种混血现象表明昌吉地区塞人文化遣迹和伊犁河流域、阿尔泰山塞人文化有许多共同处。是“丝绸之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8.
水性与盐色——从中西文化原色管窥简论华人的文化品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栾栋 《唐都学刊》2003,19(1):110-114
人们知道中国有12属相,其实华人还有一个母体属相———龙种禀性即水之华。水文化构成了中国人水的根质,水的智慧,水的柔情,水的威力,水的化性,水的局限。与西方"盐人"文化的创制更新特点相比,水人文化更接近生命本根。水文化陶冶生态品性;盐文化造就科技精神。水文化重视天人合一,无为有为,于化感通变处留有可持续发展的余地;盐文化崇尚征服自然,披坚执锐,在积极进取中创造走向未来的利器。水文化和盐文化特色明显,利弊杂陈,各有千秋,刚柔相济。在第三个千年地球文明向宇宙文明过渡的历史进程中,水文化与盐文化以及与其他文化的通和致化,是人类突破自身局限而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29.
李金泽 《江淮论坛》2012,(2):178-183
"生态批评"在探索文学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引入生态主义理论,提倡自然界生命整体主义,主张尊重生命,以此建立生命平等的和谐生态理论,开始了文学艺术理论与实践中的一次新的思想革命。在当代生态批评实践中,对长期占据人类文化思想主导地位的人类中心主义给予深刻的反思,既有极力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也有坚持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在理性地审视当代生态批评的理论建构和创作实践中,如何辩证地看待人类中心主义?需要在尊重生命平等、生态和谐的基础上,融入现代人文化的精神观照,理性地建设符合现代人文思想的和谐生态。  相似文献   
130.
本文将精神文明建设归结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两个方面,在讨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当前精神文明建设中出现的诸如伪科学、反科学、封建迷信、物欲横流、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问题归根结底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分立问题,认为所以产生这一分立既有我们在追寻现代化过程中忽略传统文化的人文意蕴的历史逻辑,也有我们在教育中过于强调专业知识传授而忽视人的全面价值培养的现实原因,最后还讨论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通对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并为协调这两种精神状态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