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92篇
  免费   420篇
  国内免费   100篇
管理学   1670篇
劳动科学   112篇
民族学   231篇
人才学   313篇
人口学   49篇
丛书文集   3442篇
理论方法论   780篇
综合类   5585篇
社会学   1103篇
统计学   227篇
  2024年   269篇
  2023年   820篇
  2022年   425篇
  2021年   797篇
  2020年   602篇
  2019年   671篇
  2018年   241篇
  2017年   411篇
  2016年   434篇
  2015年   617篇
  2014年   1097篇
  2013年   953篇
  2012年   946篇
  2011年   913篇
  2010年   823篇
  2009年   669篇
  2008年   853篇
  2007年   588篇
  2006年   385篇
  2005年   294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制度的变革和发展最终离不开人的生存和发展,制度的研究人学不能缺席.本文从制度的界定及缘起、制度的本质特征、制度的功能及局限和制度变革的规律等方面解析制度.  相似文献   
992.
国外核心价值观建设路径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伟大实践,绝不会回避对国外核心价值观建设经验的研究和借鉴.价值观建设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国家的核心治国思想的成熟和应对国际事务等若干重大事宜的能力的验证.通过对若干国家在其价值观尤其是核心价值观建设经验的介绍和总结,可以得出如下判断:科学严谨的法治是构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保障;教育是构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辅助力量;文化与媒体等日益引领和塑造社会价值观的形成,也是社会价值观的坚强维护者;政党是国家构建核心价值观体系的主要统领者;民间组织也日益成为参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93.
在研究制度变迁的过程中 ,路径依赖理论能较好地解释不同公司、不同国家制度变迁的差异 ,是对长期经济变化做分析性理解的关键。结构驱动的路径依赖与制度驱动的路径依赖在中国公司治理演进中都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此外 ,文化驱动的路径依赖也是中国公司治理路径依赖的重要方面。单纯的制度引进无法解决公司治理中的现实问题。只有立足于中国的社会基础、制度体系和文化特征 ,构筑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模式 ,才能培育出中国的现代企业。  相似文献   
994.
居民的社区意识和归属感的淡薄以及社区责任的泛化,是制约社区建设发展的两个主要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为解决这两个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而且明确了社区建设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和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95.
林榕 《学术探索》2006,(6):62-65
本文阐述了人民陪审制度的社会价值,剖析了我国人民陪审制度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对重新建构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实践路径进行了构思与展望。  相似文献   
996.
王良虎 《理论界》2007,2(3):39-40
村民自治是村民选举村委会依法民主管理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农村社区制度。村民自治制度是新时期思想解放、经济改革和治理体制相应调整的产物。它不仅具有重要的民主政治意义,而且显示着民主化路径实际选择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97.
福建城市化必须坚持空间集中战略 ,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发挥地区优势并形成各地区有特色的产业群 ,通过产业集聚和产业扩张 ,形成梯度差异的大中小城市簇群 ,具体战略对策是“减村”、“并乡”、“强镇”、“扩市”、“撤地级市”、“做大中心城市”。从而培植各地区基于城市簇群与产业簇群基础上的区域经济竞争力 ,以达到资源配置的空间优化效应  相似文献   
998.
张伟 《东岳论丛》2005,26(6):57-61
中间阶层的兴起越来越激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引发许多相关的争议。我们有必要对中间阶层的界定进行梳理,并结合当前我国社会中间阶层的现实发育特征,对其界定问题进行探讨。以生产资料占有为一元标准的传统界定范式已经式微,逐渐让位于社会分层理论范式,主要从综合地位来考察阶层的中间性特征,其具体界定指标实现了多元化。同时,在中间阶层的量化上存在滥用统计性指标的误区,以及通过主观认同进行界定的争议。作为一种新的视角,可以利用中间阶层在社会控制能力上的相对独立性特征,通过“去两头、留中间”的方式来界定中间阶层。  相似文献   
999.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与南京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工业化道路有着深刻的内涵 ,它是是一种全新的增长方式、全新的发展模式、全新的发展战略、全新的制度变革。只有对内涵有切实的把握 ,才能有清晰的思路和选择正确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00.
文化认同曾是构建社会整体性的基础,但这种基础随着现代性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展开而被彻底瓦解,中国作为世界的一部分,自然也不例外。在此意义上,文化认同正经历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在中国乡村文化的后改革时代的全面复兴中,这种危机得到了一种看似矛盾的体现,即一方面是改革与再造,而另一方面是传统的复兴,二者沿着各自的认同轨道运行,并行不悖。通过身份界定的政治学,乡村文化被界定为落后和迷信,村民被界定为现代意义上的“农民”,这些都与村民自己对于自身文化的认同相去甚远,两种观念各自表述,潜在的认同危机由此而得以酝酿,借用康德哲学的语汇,那就是我们在对待乡村文化上是在实践着一种二律背反的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