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2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2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命"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儒家与道家虽然分别阐释了"天命"或"命",然而这些解释都是与当时自然及社会生产力状况紧密相连,不能简单地将庄子的"命"等同于孔子的"命",亦或反之。实际上,他们在对"命"的态度与取向上有着内在联系。"天命"也好,"安之若命"也罢,都是重新拷问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过程中的必然。  相似文献   
72.
最近读到一起官员腐败案件。由此不禁想起了一个严肃的话题:为官的“无所惧”与“有所怕”。 为官既要“无所惧”,也应“有所怕”。可纵观一些落马的官员,他们无所惧党的形象在人民群众中受损,而有所怕个人权威受到挑战;无所惧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被侵占,而有所怕自己和亲朋好友乘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捞不到好处;无所惧党纪国法,而有所怕自己不能在有生之年享尽人间荣华富贵。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种为官的“无所惧”与“有所怕”,同我们党一贯倡导的“无所惧”与“有所怕”完全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73.
王定璋 《天府新论》2000,(5):84-88,,92,
文章探讨了《尚书》中特权思想的萌生和形成的历史过程,论证了特权的特征、对象、范围以及特权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文章认为,特权思想是阶级社会权利分配的历史必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其正、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74.
高昌兀儿亦都护巴而术阿而忒的斤在蒙元时期较早归顺成吉思汗并与蒙古统治者建立了密切的关系.蒙古统治者在兀儿地区建立机构管理和控制兀儿地区.由于西北藩王的叛乱迫使兀儿人内迁,兀儿亦都护也迁居永昌堡.亦都护谱系的变化反映了元廷政局的变化.由撒连的斤、火赤哈儿之死到帖睦儿补化、太平奴之死,无不反映了元廷局势的变动对亦都护家族的影响.内迁之后,兀儿亦都护变成了元廷丧失原来领地的特殊大臣.  相似文献   
75.
高校人事部门要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必须针对学校既定目标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为学饺发目标的实现提供人才保障。目前许多高校人事部门仍采用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这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因此,高校人事工作亟需转变管理理念,要打造学术团队,培育领军人才;墨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实现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专业化和法制化。同时,应着力制度建设,保障人力资源规划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6.
内迁兀儿人的主体即普通民众的情况,与此有很大不同。他们是以聚族而居的聚落形式,定居于关内各地的。内地普通兀儿民众,绝大多数是受海都、都哇等西北叛王发动的战争的波及而迁居内地的。朝廷在安置兀儿人时,赋予了其浓重的军事色彩。各个聚落,除永昌和大都外,在形成之初,大多带有军事镇戍或屯田驻扎的性质,这与他们探马赤军的身份有关。各聚落的兀儿人,不属于国家编户,即"皇帝民户",而属于亦都护领有的投下封户。他们的社会地位和享有的权力,实际上高于当时的国家编户。  相似文献   
77.
78.
杨富学 《兰州学刊》2006,3(1):55-59
13世纪初,成吉思汗西征,高昌兀儿政权归顺蒙古。由于当地统治者未对蒙古实行抵抗而免遭蒙古征服者的洗劫和破坏;又由于亦都护政权曾帮助成吉思汗进行过对中亚、伊朗、西夏的征服,立有战功,因此长期受到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的优遇。大批兀儿人入居中原地区和蒙古高原,或出任元政权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或从事宗教文化活动,为蒙古帝国的统一、元朝的建立、巩固与发展贡献颇多。蒙元时代,由于受到蒙古统治者的推崇与扶持,藏传佛教盛行全国,于是兀儿人中也出现了一大批修习藏传佛教的僧徒。他们有的作为高级僧官,参与对全国佛教的管理;有的代帝出家,成为皇帝的替僧;更多的则是充当翻译人员,以沟通皇帝与蒙古贵族与西藏喇嘛间的联系与交流,为元代宗教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79.
彭清深 《船山学刊》1994,(2):216-227
北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在中国历史是影响深远的“熙宁变法”在宋神宗赵顼的发动和王安石的主持下,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了。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精神,同反对变法的保守派进行坚决斗争,使新法前后推行了十六年之久。但是,由于变法只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并没有触及导致社会危机加深的社会经济结构,对造成宋代“积贫”,“积弱”局面主要根源的专制皇权过分膨胀的问题更没有任何触动。因此,新法虽然推行多年。  相似文献   
80.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子,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苏州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出生于商贾之家,故名唐寅。唐寅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书画兼善,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在中国美术史上,唐寅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唐寅的书名虽不及画名,但天分极高,在明代书法史上有一席之地,深受元明帖学影响。从存世作品看,唐寅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