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7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85篇
社会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席楠 《琼州学院学报》2010,17(1):86-87,83
本文通过分析奈保尔在两部印度游记中对印度文化的评论,探寻这位英籍印裔作家对母国印度文化的疏离与误判。  相似文献   
92.
矿工工作倦怠的结构及其问卷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我国矿工群体工作倦怠的状况和表现,编制出矿工职业特色的工作倦怠问卷.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构建了矿工工作倦怠的理论结构,借鉴已有倦怠问卷项目,编制了矿工工作倦怠问卷,对调查数据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矿工工作倦怠主要包括生理疲乏、情感耗竭和疏离工作三维度;(2)编制的矿工工作倦怠问卷的信效度均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  相似文献   
93.
当前,从全球性倡议到国家治理的导向,再到各级地方政府的治理目标、理念和手段,“共同体”一词已被广泛采用。然而,如何从倡议到落地并实现可持续优化,是当前共同体理论和建设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复杂系统视角,我们可以将共同体看作人类社会系统的一种形态,进而分析其生成的逻辑、存在的风险和治理的策略。共同体不仅具有网络一般性结构特征,而且其中主体的丰富性对于系统的演化尤为重要,脱离主体丰富性则会自发产生网络疏离风险,进而导致系统的衰败甚至消解。要实现共同体系统的有效运行和健康进化,需要公共部门在系统层面进行长期治理,围绕差异性开展共同体治理工作,包括促进社会学习制造差异,以降低交互成本;实施边界工作保护差异,以提升连接多样性;通过秩序构建协调差异,以实现系统效应。  相似文献   
94.
鲁迅小说中的叙述者"我"是鲁迅研究中较少涉及的一个论题.但这并不能掩盖"我"的重要性:从叙事意义上而言,"我"承担了叙事功能的角色并使作品与读者之间产生间隔这一特殊效果;从人物塑造意义上面言,"我"又与作品中的其他人物构成精神同构的关系.这不仅增强了鲁迅小说的复杂性与深刻性,并赋予其作品文化内涵与现代性.  相似文献   
95.
诺曼·梅勒是现当代美国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其第一部小说《裸者与死者》自从发表以来,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在这部小说中,他真实地再现了战争中的环境、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小说中的主人公的生存境遇表现了他们存在的疏离感,他们不仅疏离于自然环境之外,而且疏离于周围的其他人,同时人与自身也处于疏离之中。通过展示人物的疏离感,一方面,梅勒表达了对战争的谴责;另一方面,他也表达了对人类生存境况的关注。  相似文献   
96.
姜波 《学术研究》2001,1(5):80-84
鲁迅的人道主义与基督教的博爱救世精神有较多的关联,但就其主要精神而言,鲁迅是疏离基督教的.文章从信奉进化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外国作家的影响、鲜明的个性等方面对此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97.
现代科技与自由价值关系的疏离及其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作为人的活动的创造物,它改变了自然界自发的进化过程,不断地塑造着人的自由。但现代社会,科技征服世界的狂妄最终把人类束缚在本能的战车上,造成了科技走向异化、疏离人的自由。为确保科技与自由价值关系的融合,我们必须反思科技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努力树立科技人化观,科学协调科技理性和人文理性两重理性视界,建立合理的科技发展评价机制,使科技复归于人的世界,始终围绕人的自由解放、现实性生存和未来可持续发展进行。  相似文献   
98.
99.
唐旭君 《云梦学刊》2013,34(1):92-96
沈从文思想与创作都与道家文化有着较为鲜明的关联。其人生境遇中山水自然的滋养,虚己待物的性情.形成了他与道家文化会通的基础;他对都市文明的批判,对湘西边地的表现,从正反两面深契了道家精神。但时代的影响,视阈的新变,让他最终疏离并超越了道家的局限。  相似文献   
100.
瞿秋白有着自身独特的心理嬗变和奋斗历程。这一历程使他的"疏离型"幸福观以其独特的文化气度呈现出别样的幸福境界,文化气度源于儒、释、道三位一体的精神架构,幸福境界也随幸福形态的交叉转变而体现出层次性和融合性。以赴苏联考察学习为时间节点,表现出的传统和现代前后两种"疏离型"幸福形态,共同构成了瞿秋白宏大磅礴的幸福气象。其中,"疏离型"幸福的传统形态以其作为"旧士文人"的特殊身份和独特境遇,展现出既有儒家、也有道家、还有佛家的人生圆融智慧和"即世间而出世间"的弹性幸福境界。激扬的个性、文人的情怀和边缘化的立场既体现疏离特性,又突出生态圆融,更彰显幸福形态,是得以窥探其人生轨迹的三个典型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