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21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80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52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正>以"炎黄"为代表的"三皇五帝"古史体系是先秦和秦汉时期古人编制的中国远古历史,然而其真实性、与中国远古史的吻合程度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从1920年代的"疑古"到当代的"走出疑古"以及正在进行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其核心和实质都涉及对"三皇五帝"的理解与认识问题,其间充满了考究、辩驳与论争。时至今日,它们仍然是中国史学界、考古界和中国文化界以及国人乃至华人世界所普遍关心和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加深入地开展对"三皇五帝"问题的研究与讨论,力助中国远古历史的重建和认识,本  相似文献   
102.
<正>以"炎黄"为代表的"三皇五帝"古史体系是先秦和秦汉时期古人编制的中国远古历史,然而其真实性、与中国远古史的吻合程度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从1920年代的"疑古"到当代的"走出疑古"以及正在进行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其核心和实质都涉及对"三皇五帝"的理解与认识问题,其间充满了考究、辩驳与论争。时至今日,它们仍然是中国史学界、考古界和中国文化界以及国人乃至华人世界所普遍关心和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加深入地开展对"三皇五帝"问题的研究与讨论,力助中国远古历史的重建和认识,本  相似文献   
103.
颜波 《大庆社会科学》2004,(5):50-50,55
会展业的产生及发展由来已久,但是在我国,会展业被众多城市普遍重视并视为支柱产业大力扶持发展,却是近几年的事,许多城市在办会展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会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巨大拉动作用和提升作用。大庆作为我国重要的石油石化工业城市,正面临着从资源型城市向高科技现代化城市转轨的关键时期,能否发展好接续产业,促进第三产业提档升级,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因此,以中央实施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  相似文献   
104.
"用人不疑"是中国古代任用官员的一项政策原则,但它的运用是有条件的.历史上用人与疑人总是并行和互动的,并有其制度环境,离开条件和制度环境,把"用人不疑"作为一种带着普遍性的原则来继承是一种偏误.  相似文献   
105.
《词林韵释》是一部是关于近代汉语语音的重要著作。其声母系统相对中古时期已经大大简化,只有20个声母。声母简化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本文就其中一些声母的合并情况进行探讨,为将来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并希望能为其他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6.
在国际汉学领域之佛教文学研究中,学人对重要的单部疑伪经或同类型的疑伪经较为关注,故相关成果也相对突出,但对疑伪经总体性质的认识却较有欠缺。有鉴于此,有必要从宏观角度来讨论疑伪经与中国古代文学之关系。它主要表现在四大层面:一者从文学史言,疑伪经本身就是古代宗教文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之一;二者从思想史言,疑伪经是印度佛教中国化最直接的文本体现;三者从欣赏趣味言,疑伪经塑造的人物形象更符合中土民众的审美心理;四者从影响言,疑伪经既为后世作家提供了大量的文学创作素材,进而形成固定的母题,同时,又促成了某些佛教法会仪式的形成与流播。当然,中土固有的文学作品,也对疑伪经的撰作产生过相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中外史学的比较研究,应当包括中日、中韩(朝)古代史学的比较研究。比较东亚各国同源而异流的传统史学,对于深化史学史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这种史学的比较研究,应当解决一些关键性问题,如历史学能够产生的基本条件、史学的基本准则和内在矛盾等。中日、中韩史学的比较,亦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探讨,研究源于中国的传统史学在其他国度演变出的特色及其原因。中日史学的比较研究,已经预示出可观的学术新境,例如中国传统的历史正统论,经日本早期政权的改造,形成决定日本统一和天皇万世一系社会意识;日本与中国史学近代转型的比较,给历史研究和史学研究以很大的理论启示。中日史学比较研究,有待众多学者参与以共创繁荣。  相似文献   
108.
李锐 《天府新论》2011,(2):125-130
关于孟子身世的叙述,最早要追溯到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然而,这样一段简明扼要的孟子生平的记述却引来后世学者无数的争讼。尽管历代学者对于孟子生平多有研究,却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进入民国之后,在疑古思潮的影响之下,民国学人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也对此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成为民国孟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9.
论文据《汉书·礼乐志》及《梁书·张缵传》二种文献所示,推测《山鬼篇》之祀主当为九疑山之山神。对于上古礼制以及楚辞的学术地位,亦有兼涉。  相似文献   
110.
蒙文通是疑古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古史专家。他的中国传说时代古史研究既与"疑古派"学分两途,同时二者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剖析蒙氏之学并参考"疑古派"以外学人的正面性评价,对于今天正确认识"古史辨派"疑古运动具有一定的表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