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21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80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52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当前,持续爆发的邻避型环境维权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抗议公众“俘获”政府决策,造成的“公众参与悖论”,极易导致各方利益“多输”、政府公信力遭疑、民主程序并未因此重建、地方发展失去宝贵机遇的困局。在多元利益格局、公民意识崛起、公信力危机的情境下,利益公众、地方政府、市场和广泛大众对有限的空间权,及其附着的经济权、环境权、政治权的争夺和碰撞是这一困局的本质归因。为治理这一困局,管理部门需要重视邻避事件背后的利益和权力逻辑,“适应性治理”是回应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尊重已有空间权利格局,保障各方正当权益,预防和化解邻避危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2.
张秀平 《职业》2013,(20):131-132
问题教学法源远流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实施,问题教学法的优势已日渐凸显,它是革除传统教学弊端的手段之一,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源泉。本文从探索问题教学法的实质出发,提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从四个方面来运用问题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3.
“族”类词或“族”现象一直都是大众媒体的宠儿,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面对纷纭繁杂的“族”类词、“族”现象,本文站在传媒社会学的视角,对所谓的“族”词进行了合理质疑,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观点,并对该现象背后的传媒社会因素进行深层发掘,指出其传媒话语霸权造就的隐性语言暴力,以此引起社会的高度警觉。  相似文献   
64.
混凝土裂缝是混凝土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本文主要分析了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和施工温度及混凝土的材质与配合比的关系,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5.
赵凌君 《新天地》2011,(9):143-143
古人云:“学则设疑,方疑则大进。”设疑是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小疑则小有收获,大疑则大有收获。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质疑、释疑,解决了矛盾,就能从未知到已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而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可见,设疑在启发式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关键在于如何设疑,何处、何时设疑才能做到“精…巧”。我在设疑中注意到了这几点:  相似文献   
66.
文章依据存在主义哲学对于“过去”(即历史)问题的看法,即所谓史学中的事实只不过是人们对于历史事件的解释,而这种解释由人们对于其“将来”的规划所调节,力图揭示史学研究的一个潜在性质:无论知觉与否,“求真”之真,将随着人们对“将来”谋划的变化而变化,不存在一个本体论意义上的、永恒的原子事实。根据这个性质,扬弃“信古”与“疑古”两种史学态度,说明“层累历史”现象的合理性与必然性,肯定“层累历史”的价值。在结语部分,则逻辑地提出“基于将来的释古”的史学研究命题。  相似文献   
67.
清今文经学的复兴及近代疑古思潮的蔚成大国是由历代学者《尚书》辨伪研究所催发的。由疑文献之伪进到疑史实之伪,至康有为乃谓尧舜、三代历史不可信。近代胡适、顾颉刚援实验主义方法而承其绪,更以全部古史皆伪。由于《尚书》辨伪的影响,适会近代中国中西思想交汇,中国传统史学白疑古开始了现代化的转型,而这一过程是以科学化为实质的。  相似文献   
68.
中学的语文应读点什么,在过去不是什么问题,但今天争议很大。华夏文明几千年,教育的根底却是让人“信”,所谓道德普及者正是。美国的语文书也有这一共同点,比如爱国主义、人道情怀等等。不过还有几点不同,就是不都让人去“信”,而是让人生“疑”。先前曾听张中行先生说,大意是,英国的课本上讲拿破仑是被英人打败的,德国书本则云是德国打败的。  相似文献   
69.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传统的教学方式的缺陷越来越显现出来,它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是以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为前提的,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如何改革课堂教学?本文就让学生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应用、学会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0.
本文着重总结了高中数学教学中设疑的方法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