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21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80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52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曾芬 《职业》2012,(18):124-125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课堂效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2.
<正>变老,意味着青春年华彻底一去不复返,那种失落与伤感可想而知;退休,代表社会生活、收入、成就感大幅锐减,价值感也随之降到了人生的最低点,而孤独与寂寞却爬上心头。对于老人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和精  相似文献   
73.
“疑”字是一个形体结构变化极大的汉字,历代学者对其构形与构意作了大量的研究,但各说不一,就是近代学者以甲文金文为研究对象,也是如此。我们认为郭沫若和徐中舒二人的解释较为明确合理,他们不但说明了“疑”字各构件在构形中的功能,而且说明了各构件的变化来历,同时说明了“疑”字由象形发展为形声字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4.
宋代疑经改经思潮的影响、朱熹建构自身理学体系的需要及朱熹个人对<大学>的精深研究,成为了朱熹对古本<大学>移文补阙、分经别传的历史条件.朱熹<大学>改本的刊行,奠定了<大学>在中国思想史上的经典地位,推动了<大学>在后世的传播进程.  相似文献   
75.
高昀卉 《现代交际》2010,(11):187-187
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在学习语文课程中,要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它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同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和作用。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76.
刘知几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首开"六经皆史"之先河,他的著作《史通》中的《疑古》和《惑经》篇,历来被认为是疑经思潮的开山之作。事实上,《疑古》和《惑经》中对经学的怀疑和批判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怀疑经学的权威,而是希望以此冲破当时僵化的解经形式,表达重新解经的意愿和可能。  相似文献   
77.
通过对中学数学新教材的教学,结合新教材的编写特点和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对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开展"动态"的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思考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78.
在自然课教学《生锈与防锈》一课时,通过实验以及学生之同的探讨交流,认识了金属生锈以后对金属造成的破坏以及金属生锈的条件。随机我巧设疑问:“大家知道了金属接触了空气、水、酸就会生锈。为了防止金属生锈,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什么?”爱动脑筋的同学都在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79.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惯用法结构。汉语的惯用法结构是介乎词和固定短语、临时短语之间的特殊语言成分形态 ,具有结构上的准固定性、意义上的准凝固和大都呈对应状态的特点 ,其形式和内容常常镜像出汉民族特有的文化形态 ,是汉民族文化观念的反映。汉语的惯用法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拟在阐述汉语惯用法结构的性质、范围的基础上探讨进行非母语教学时的讲授方法。  相似文献   
80.
贺双卿考辨     
本文对胡适怀疑贺双卿存在的五点“可疑”逐一进行了驳正 ,并就史震林《西青散记》所述时间地名人物的真实性、双卿词与他人词的比较、史震林之外的文人学士对双卿其人其词的关注和敬重、丹阳贺姓书香门第的家学渊源、《丹阳县志》与《金坛县志》的确凿记载 ,以及历代文学媒体的认可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翔实的考辨 ,确认 :贺双卿并非史震林虚构的人物 ,而是实有其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