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431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37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479篇
社会学   23篇
统计学   7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噪音交易的形成机理一直是现代金融学分歧的焦点.本文从信息本质与信息处理过程入手,讨论由投资者认知偏差导致的噪音交易,基于信息认知偏差的状况把噪音交易划分为三种类型:以外生的信息质量缺陷为基础的噪音交易;因代理行为而产生的噪音交易;以操纵市场为目的而进行的噪音交易,分析了不同类型噪音交易的形成机理,对现代金融学的噪音交易理论进行了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72.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其目的在于获取私人利益,为筹资、避税、获取政治资本以及规避债务契约约束等。盈余管理有诸多表现形式,可以通过完善会计规范、加强审计监控和加大监管力度等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73.
资产重组对上市公司财务的积极影响体现在多方面 ,如这种运作方式使兼并方和被兼并方的每股盈余均发生变化 ,使重组后企业的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都得到改善 ,使重组企业的股东得到合理避税  相似文献   
74.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越来越普遍.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中的盈余管理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通过关联方之间的直接交易达到盈余管理及避税的目的;(2)通过关联方之间的资金占用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3)利用关联方之间的商品购销与劳务提供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创造机会;(4)利用关联方关系出售、转让或置换资产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5)通过关联方之间的债务重组对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为防止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健全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关联交易披露制度的会计准则,改变上市公司的评价体系和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及惩处力度应是我们必须采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5.
在中国A股市场中的各个角色 ,为股价操纵提供了主观上的可能性 ;股市周围环境和条件为股价操纵提供了客观上的可能性 ;而投资机构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 ,以及收益与成本和风险的极不对称性使操纵股价成为可能和必然  相似文献   
76.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围绕保盈、保配、保增以及追求高业绩目的进行盈余管理。本文结合2001-2003年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后盈余分布特征,截面修正的琼斯模型分离出可操纵性应计项,各组样本均值和中值检验及组间均值和中值对比检验全面分析各ROE区间盈余管理特征,得出与前人不完全相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77.
陈建旭 《求是学刊》2007,34(1):81-87
由于内幕交易行为在外观上与一般的证券买卖交易并无不同,但刑法上却将内幕交易行为当作犯罪来处罚,所以对于其刑事规范理论的依据何在值得探讨。但是因为内幕交易具有内部性,对于内幕人员获知与利用内幕信息的内幕交易行为,在区别究竟属于合法的证券投资与违法的内幕交易时就产生了难点。因此有必要借鉴美、日与中国台湾地区等关于内幕交易罪的刑事规制经验,从立法与司法实践方面来探讨内幕交易罪的刑事规范理论基础,以澄清内幕人员与内幕信息的规制范围与犯罪构成特征。  相似文献   
78.
本文主要是从规范会计角度就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条件以及治理策略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重点阐述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相似文献   
79.
孙瑶 《理论界》2006,(10):202-203
以2004年在沪深两地上市的A股公司数据为样本,发现衡量上市公司内部管理质量的资产规模和资产负债率是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时需重点考虑的因素,注册会计师对ROE处于微利区间和重亏区间的上市公司更有可能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而当ROE处于配股达线区间则不然。说明尽管我国注册会计师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性,但当面对关系到上市公司配股等重大利益时独立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80.
财务造假、盈余管理与管理层期权激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经济人假设,人均是自利的。管理层进行利润操纵是因为他们通过造假获取的收益远远大于造假的成本。但由于市场并不总是有效,股价波动受多种因素制约,管理者通过操纵报表制造虚假业绩,未必能推动股价上涨。因此,一般情况下,管理者造假的意愿并不是很强,如果管理者能通过操纵财务报表获取利益,这说明他们实际已控制了整个企业,因此,他们也完全可以通过在职消费、过度的股利分配政策等手段为自己谋福利,当两者都可以为其带来同等的效用时,管理者的理性选择应该是在职消费,因为在职消费的成本由全体股东承担,收益却是由其独自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