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26篇
综合类   28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扬州盐业之兴始于西汉,最盛期是在明清之际,南河下与扬州盐业的关系主要也就在这个时期。明代中期,扬州建新城,南河下是新城的一部分。这里,盐商聚集。经过历史的积淀,南河下留下了很多盐商与盐业经济的遗迹、遗事。扬州能成为“淮盐”产销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引市街”的街名能说出其中的道理。扬州在中国盐业中的独特经济地理,还可以通过“四岸公所”及其“岸”字来说明。南河下是扬州盐文化旅游的重要区域,南河下见证了扬州的半部盐业史。  相似文献   
42.
河东盐商是晋商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乾隆年间河东盐商在河东盐业生产过程中的经营情况,着重从数量方面对坐商占有的畦地数量,分布情况,额畦、余畦的变动等方面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相似文献   
43.
王琦 《四川省情》2009,(1):49-49
四川盛产盐,因盐而产生了许多富商。四川的盐商同徽商、晋商齐名,都是那个时代的娇子。但位于资中50公里以外的罗泉以产盐盛名而我却全然不知。为了下次再有人问起罗泉,我不至于显得孤陋寡闻,便先后在2004年、2006年去了两趟依山傍水,位于四川仁寿、威远、资中三县交界的深丘中,深藏在沱江支流珠溪河畔连绵苍翠的群峰峡谷之中的罗泉古镇。  相似文献   
44.
论清中期扬州盐商文化——以“扬州二马”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商文化是清代文化史上极为独特的一笔,它的形成需要历史的、现实的和盐商主客观的条件;形成之后,它在清代文化的诸多领域硕果累累;"扬州二马"基于其优越的家世背景和自身爱好,在文化方面的贡献更为辉煌,足为清中叶盐商文化的卓越代表。  相似文献   
45.
据《重庆商报》报道:重庆107岁的王桂英婆婆至今未婚。近日,王婆婆的侄儿向媒体求助,希望给老人找一名同样上百岁的老伴,弥补婆婆此生的遗憾。  相似文献   
46.
明中叶以后,扬州由于徽州盐商的介入,其城市发展的传统动力机制被打破,转由以外来力量为主导走上内外结合的双重发展道路.随着城市发展推动力的转变,扬州的文化、艺术内蕴和发展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在城市文学上,徽州盐商在跻身扬州文学圈的同时,也给这个城市的文学活动增添了极大活力.在城市艺术上,徽州盐商对艺术的浓厚兴趣和大力投资与扶持,促进了扬州城市艺术市场的健全和商品化发展,使扬州城市艺术的生产与消费之间形成良性发展.在学术上,徽州盐商的广泛参与和推动,使扬州学术和文化的发展较稳定地走向高度繁荣,并深层次地提升了其城市文化精神结构状态.  相似文献   
47.
清代徽商出自学术之邦,儒家文化底蕴深厚。徽商的主体和代表是盐商,他们与江浙的盐商同样溯江而上,往来于维扬与川陕之间。他们热爱汉口的大市场和城市山水,写下了很多描写汉口城市的诗文。本文依据清代盐商范锴《汉口丛谈》的记载,着重反映了这些盐商的儒雅风范,同时也为读者展现了这些盐商描绘的有关汉口镇的市场、街道、山水、名胜、人文景观的美丽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48.
扬州盐业经济高度发达,盐业遗存丰厚,其大部分以建筑与园林景观的形式保存于世,确定以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必要研究其特性,探究其独特的世界文化遗产价值,进而寻求其突出普遍价值.  相似文献   
49.
明清时期,以扬州为中心,由运盐河、大运河、长江、淮河及其支流构建的扬州盐商活动线路,是一条淮盐运销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河南的交通线路,也是一条长江中下游流域和淮河流域广大区域内的百货交换之路,更是扬州盐商传播思想、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空间通道.这一通道持续500多年,成为一条不同文化群体间多维、互惠交流和融合的文化线路.  相似文献   
50.
鸣远 《重庆社会科学》2012,(12):119-120
近日,吴绍阶先生新作《盐商》面市。这是继《绿林杜缨娘》之后吴绍阶先生推出的又一部章回历史小说。45章、10万字的《盐商》,描述了从元末明初湖广填四川到清末民主革命爆发前夜的盐事与盐史,上下纵横五百多年,以曹家、胡家、万家、吴家和刘家五大家族的兴衰为主要线索。其中浓墨重彩讲述了作为外来者的曹家第二十七代孙曹昌源与本地人"滚地龙"泼皮胡古月之间,围绕着曹氏盐业的所有权展开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资本家产业积累时期对利益疯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